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民俗 > 民俗民风 >

寻访北京历史上的湿地(一)(2)

2011-08-25 09:59
来源:北京文网 作者:北京文网
明代建都北京后,大批从山西洪洞老槐树下来的移民使人口大量增加。人们逐渐改渔猎为耕种,他们排干湖水改为粮田,延芳淀被逐渐蚕食,大片水面消失
明代建都北京后,大批从山西洪洞老槐树下来的移民使人口大量增加。人们逐渐改渔猎为耕种,他们排干湖水改为粮田,延芳淀被逐渐蚕食,大片水面消失。只有小面积的地块仍然保持了原始的湿地生态。
到了清代中期,通州境内除了过境的潮白河、凉水河、北运河等河流,就只剩下几片零星的浅水面和几万亩稻田了。但北上的漕运船舶仍然在张家湾停泊卸货;一些王公贵族仍然到这些水边放鹰射猎,称为“飞放泊”。主要水面有:“柳林海子”在今天通州牛堡屯以北;“栲栳垡飞放泊”在今通州区马驹桥镇东南;“马家庄飞放泊”今址在通州区张家湾南面。
晚清诗人卞永吉在《漷县舟中》诗中是这样描述当年这里的水乡风貌的:
征帆缘潞转,
别马忆骄嘶。
前路方疑远,
乡关渐欲迷。
岸平沙水急,
野阔塞云低。
日暮频回首,
荒村鸡尽栖。
今天,通州的漷县镇则是通州区乡镇工业集中的地方,房地产业也在这里悄然兴起,人们只有从字典里才能查到“漷”字的真正含义。

(编辑:尔不懂装)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