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伍子胥替代屈原,是谁搞乱了端午节?

2009-05-23 18:3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端午节是一种文化符号 让伍子胥这个复仇狂人替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成为端午节的主角,标榜的是完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端午节一直被认为是楚国人民为纪

端午节是一种文化符号

让伍子胥这个复仇狂人替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成为端午节的主角,标榜的是完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端午节一直被认为是楚国人民为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多少年来,已经在国人心目中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节日不仅是为了缅怀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人格,也是在追思他为中国文化作出的杰出贡献。

伍子胥是何许人也?据史料记载,伍子胥原是楚国将军,因楚平王一夜之间将伍家百多口人杀尽,他只身跑到吴国,投身吴王门下,后成为吴王夫差的相国,最后因与夫差意见不合,被后者赐剑自杀。综观伍子胥的一生,除了帮助吴王建立了苏州城之外,其人生使命可归结为两个字:复仇——为自己的家族向楚国复仇。

撇开端午节纪念谁背后的利益盘算,单从“文化共享”这点说,笔者认为,端午姓“伍”姓“屈”并不重要,关键是看通过端午节要张扬的是什么精神。

公祭伍子胥不要扯上端午节

苏州准备祭拜伍子胥,由此引发的端午节问题争论明显不是学术考证,甚至也不是文化传承等问题,而更多是在受现实功利所左右,而且主要又是商业功利。背后有地方政府乃至地方民众的利益与情感因素搀杂其间。苏州这样大张旗鼓地宣称端午节起源于当地历史名人伍子胥,有人认为其动因不过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以此提升苏州的知名度,从而便利苏州旅游和经济开发。

历史文化的留存,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文化利益,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生命和灵魂。因此,对于公祭伍子胥这件事,我们不能不说的是,公祭就公祭吧,但是显然没有必要非把它与端午节扯上什么关系。

让端午节回归文化本位

有些地方政府认为,“名人”就是经济发展,“文化遗产”就是经济产值。都愿意用文化催化剂带动经济发展。端午节争论又何尝不是这种“经济理念”呢?借助于这个根深蒂固的文化大树,可以在媒体大张旗鼓宣传,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产值。社会需要经济,但不能将这种需要建立在牺牲文化、忽略文化的机制上。正是这种“经济发展,文化搭台”的模式,造成文化基因不断失传。消费型文化畸形发育、劣质文化恶性膨胀、封建迷信沉渣泛起、伪科学疯狂抢滩,而对于传统和博大精深却视而不见。

所以,社会要关注的,不是端午节的发源地,而是将中国传统的端午文化发扬光大,而不是“经济附属物”。这,才是端午节应该具有的文化风度和历史内涵。

一节嫁多家产生纷争

在人们的记忆里,端午节是纪念伟大屈原的日子。现在,根据《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目前“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北省秭归县)、“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湖南省汨罗市)和“苏州端午习俗”(江苏省苏州市)都进入了该名单。端午节纪念屈原一人的记忆完全给颠覆了,实在让人们无所适从。这种“一节嫁多家”的断事方法,怎能不引起各地围绕端午节而产生纷争呢?

(责任编辑:宁悠)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