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屈原和他的《离骚》(2)

2009-05-24 10:3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可谓遭受了致命一击。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因不懈坚持“美政”路线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黯淡的云、灰色的郢、凄苦的路、忧伤的心伴着屈原踏上流放的途程。诗人沿着江夏东行,到洞庭湖;又沿沉水至淑浦,浪游沉湘一带;公元前283年,辗转北上至夏浦。9年的流浪,虽然形容枯槁、潦倒困顿,但痛苦的体验也因此而深刻,他一度决定返归郢都,劝谏楚襄王改弦易辙,奋发图存,然而,却遭拒绝。而同时,秦国势力日盛,公元前278年占领郢都,楚襄迁陈,大势已去,末日将临。屈原闻此消息,悲痛欲绝,“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为此而常愁!”内心的孤愤已随国破山河碎而泯灭,也正是这年夏历的5月5日,诗人怀着绝望的心情走向汨罗,投江自尽,以身明志,以死殉国!

这也许是屈原作为政治家的“归宿”吧。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作为政治家的唯一选择。至此,一代精英的从政生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在今天看来,一个正直、向上、一心报国的人在尔虞我诈、波涛汹涌的官场立足是多么艰难!或许,屈原的一次次从政遭贬的过程让人感到一种悲怆,虽然是刀光剑影的年代,当一介平民又有何不可呢?但同时,正是屈原这种怀抱忠君报国的无成,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诗人政治的孤独、真理的孤独、人生的孤独孕育了屈原创作的独特性。从政时期,所作《九歌》、《九章》中的《惜诵》、《抽思》、《思美人》诸篇、《天问》、《招魂》等大多是孤独之歌,痛苦之音,于理想中抒写忧伤之情,在欢乐之际歌唱痛苦之音,通过神话世界折射孤独的追求。是从政的失败唤醒了沉淀心底的孤独意识和痛苦精神,一切哀怨、愤怒、孤独、痛苦通过与楚民歌相结合,化为诗人的吟唱,响彻历史的天空。甲申庚月,端午已至,风华少年,妆红扮绿,尽显喜气,乐而庆之。当年屈子投河以儆君王,留《天问》、《离骚》以醒世人。想我中华,泱泱大国,吾辈当愤发图强,承前人之遗风,则华夏必强,则国民必富,吾国吾民必笑傲于世界之巅。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屈原离开我们虽然有2300多年了,可他崇高的人格。 远大的理想以及他不朽的作品,却一直闪耀着光辉,激励 和滋育着历代的人们。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