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于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的情感。它的本质是亲情回报。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孝是一颗永远闪耀着人伦道德之光的璀璨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情感。
孝经
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一、 孝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
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于儿女,出于本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他们甘受千辛万苦,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诗经》上说:“父母生我,鞠我,顾我,携我,长我育我,欲极之德……”意思是说,父母生我,养我,出入抱我,一切照顾我,长大些又教育我,父母对我的恩德无以言表。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写得十分生动感人:
十月怀胎娘遭难,
坐不稳来睡不安。
儿在娘腹未分娩,
肚内疼痛实可怜。
一时临盆将儿产,
娘命如到鬼门关。
儿落地时娘落胆,
好似钢刀刺心肝。
把屎把尿勤洗换,
脚不停来手不闲。
每夜五更难合眼,
娘睡湿处儿睡干。
倘若疾病请医看,
情愿替儿把病担。
三年哺乳苦受遍,
又愁疾病痘麻关。
七岁八岁送学馆,
教儿发愤读圣贤。
衣帽鞋袜父母办,
冬穿棉衣夏穿单。
倘若逃学不发愤,
先生打儿娘心酸。
十七八岁订亲眷,
四处挑选结姻缘。
养儿养女一样看,
女儿出嫁要庄奁。
为儿为女把帐欠,
力出尽来汗流干。
倘若出门娘挂念,
梦魂都在儿身边。
千辛万苦都受遍,
你看养儿难不难。
正是因为父母对儿女这般牵肠挂肚的爱,所以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亲爱的情感,长大懂事以后,就想着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就是孝。孝是人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和下面一个“子”字组成。《说文解字》说,孝即“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孝字的构成,形象地描绘出上面的老人呵护着下面的子女,下面的子女承奉着上面的老人,父慈子孝,十分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