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儒家关于孝的经典语录(三)

2009-05-08 18:1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第一,要爱惜自己的生命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2)、“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

第一,要爱惜自己的生命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2)、“吾闻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①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②而弗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注释]  ①亏:亏损、毁坏,损害。   ②顷步(qǐng bù): 顷通“跬”。跬步;半步。

(3)、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娄上》)

(4)、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於肌骨,性也。(《吕氏春秋·节丧》)

(5)、孟武伯①问孝。子曰:“父母唯其②疾之忧。”(《论语·为政》)

[注释]  ①孟武伯:鲁国人,孟懿子的儿子,名彘(志zhì)。武是他的谥号。②其:代词,指儿女。

(6)、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不孝乎?(《四书集注·为政注》)

(7)、孝子不服闇①,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礼记·乡饮酒礼》)

[注释]  ①服闇(fú àn):服,从事;闇,冥也。谓在暗中行事。

(8)、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①死者,非正命也。”(《孟子·尽心》)

[注释]  ①桎(zhì)梏(gù):古代刑具。

第二,要尊敬和赡养父母。

(1)、凡不孝,生于不仁爱也。(《大戴礼记·盛德》

(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3)、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②。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注释]  ①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  ②养:指单纯的物质上的赡养。

(4)、子夏问孝。子曰:“色①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②,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注释]  ①色:脸色,这里指儿女侍奉父母时应有的面容——和颜悦色。  ②馔(zhuàn):饮食,吃喝。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①。”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论语·为政》)

[注释]  ①无违: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无,不要。违,违背。

(6)、子路曰:“有人于斯,夙兴夜寐①,手足胼胝②,而面目黧黑,树艺五谷,以事其亲,而无孝子之名者,何也?”孔子曰:“吾意者③,身未敬邪!色不顺邪!辞不逊邪!古人有言曰:'衣欤!食欤!曾不尔即。'子劳以事其亲,无此三者,何为无孝之名!意者,所友非仁人邪!坐,语汝,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便也。是以君子入则笃孝,出则友贤,何为其无孝子之名!”《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  ①夙兴夜寐:夙:早。寐:睡觉。很早就起来,很晚才睡下。多形容勤劳。   ②胼胝(pián  zhī):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又称老茧,是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肤局部扁平角质增生。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③意者:想来大概是……。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