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涉水跨沟、穿山越岭、四通八达:甘肃交通建设60年巡礼(2)

2009-09-23 11:12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佚名
公路高速化,甘肃“坐中联六”区位优势得到凸显和提升 故乡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回乡的旅途更是每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梦中的渴望。就职于兰州市

公路高速化,甘肃“坐中联六”区位优势得到凸显和提升

故乡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回乡的旅途更是每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梦中的渴望。就职于兰州市城运处的刘卫红20多年前,第一次离开故乡——庆阳西峰到省城兰州上学,心情格外激动。早早地做好准备,望眼欲穿地盼着每天只有一趟的长途车。好不容易等来了红身白顶印着“兰州”字样的客车,车上只有十几个乘客。客车途经平凉,翻越巍巍六盘山,把交通同样落后的隆德、静宁、高界、界石铺一一抛在身后,接下来就到了山大沟深的华家岭,仅这一处就跋涉了4个多小时,夜宿定西。第二天,再“摇”上4个多小时,才能到兰州。旅途虽然辛苦,但还是被初出远门的喜悦所代替。

20多年来,回乡的路越来越近,回乡的车越来越快,现在,千里故乡一日之内轻轻松松即可到达。

刘卫红说,回乡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公路上,公路等级不断提高,路越来越宽敞、越来越平坦。改变最大的要数六盘山了。有一年冬天,途经六盘山时天降大雪,所有车辆无法通过,刘卫红所乘坐的客车正好被堵在山顶,他们只能徒手搬起路边的土块铺路。冰雪打在脸上,心里只有敬畏和无奈。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六盘山隧道建成通车,刘卫红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即使雨雪天也会畅通无阻,翻越时间也从两个多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再后来,312国道改建后,一座座高架桥、一个个隧道使天堑变通途,定西、华家岭、高界、界石铺都能够轻松通过,再也不用旅途夜宿。此时的刘卫红已经感到很幸福了。没想到的是,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风起云涌,几条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让刘卫红的回家路一天天在缩短。

刘卫红感慨地说,在不久的将来,千里故乡一日往返就可变成现实。到时,早上在兰州吃个牛肉面,中午就可在庆阳吃臊子面了。

庆阳离兰州到底有多远?两天,一天,12小时,8小时,5小时?其实,变了的不是距离,而是公路的等级。“高速”已宛如一首歌,响彻陇原大地。

激动的并非只有享受高速公路带来方便的人们,还有交通事业的建设者们。“咱们省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举行开通仪式的前一天夜里,我就要了辆车跑了一下,只用了7分钟。感觉既激动又兴奋!”交通厅一位中层干部如是描述自己的心情。“之后,开通的高速公路多了,要求也高了,就希望能与全国都连接起来。”

他说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是被很多人称为“中国最短的高速公路”的天北路。1994年竣工通车。之后,省委、省政府再一次作出正确决策,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争取外援,引进外资,使我省交通事业迈出更大步伐。先后投入资金500多亿元,开工建设高速公路25条,总里程突破2300公里。目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1316公里。国道主干线丹东至拉萨甘肃段全部实现了高速化,连霍国道主干线甘肃段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占总里程的95%。甘肃“坐中联六”的区位优势由此得到凸显和提升。

今天,省城兰州的5个出口全部实现高速化,全省以兰州为中心呈放射状的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与青海、宁夏等周边省、区实现了高速公路对接。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毅然决策下,“挺进西部”“突破中部”“东部会战”等甘肃交通实现新跨越的宏伟战略工程得以一一实施,甘肃交通在最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期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由于有了高速公路,甘肃与内地、沿海的距离日益缩短,改革开放的步伐逐年加快;由于高速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甘肃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竞争实力不断提升。以往贫瘠的土地成为投资热土,从前偏远的乡村挣脱了封闭的桎梏。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和成果,高速公路将伴随我们走向更为辉煌的明天。

 铁轨强力延伸,丝绸古道重焕往日迷人风采

新中国成立前,甘肃省仅有铁路50.4公里,而且时断时通,万业凋零,长期处于“丝绸之路无处走”的状态,严重制约着西北政治经济的发展。新中国诞生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西北铁路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西北铁路。

“七五”以来,兰州铁路局先后新建、改建了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干武线、宝中线等6条国家干线的管内区段,以及红会、平汝、嘉镜等支线铁路。

时间若定格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打开中国地图,陇海线东端,双龙并驶,气势磅礴,而西北铁路却一脉单线,身单力薄。“建设复线,兴修新线”,已成为推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党中央、国务院也认识到了建设西北铁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八五”期间在西北地区新建铁路、增建复线和改造里程近3000公里,总投资达80多亿元。其中1000多公里的线路和近40亿元的投资在我省境内,这在全省铁路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甘肃省铁路交通事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兰新复线开工、宝中新线上马,一个个铁路建设的重大战役相继打响;电气化改造、客货列车提速,一场场扩大运能的技术改造此起彼伏……多年间,在党和国家加速西北铁路路网建设的战略决策指引下,全省各族儿女和数万名铁路建设者一道,密切配合,团结奋战,使我省铁路交通事业旧貌换新颜。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