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奶奶:您烙的中秋糖饼成了我永远的记忆(2)

2009-09-29 10:23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炒好的芝麻,盛到簸箕里,漫漫地摇晃,让它冷凉,奶奶说:“油都被炒出来了,不摇晃,芝麻就会结块儿,那香味就不正了,糖饼就不好吃喽!”等到芝

炒好的芝麻,盛到簸箕里,漫漫地摇晃,让它冷凉,奶奶说:“油都被炒出来了,不摇晃,芝麻就会结块儿,那香味就不正了,糖饼就不好吃喽!”等到芝麻冷凉,放到碓臼里轻轻地嗑,盛上来,与红糖拌在一起。这时,夕阳已经红红的照进了厨房。

还是我的两个年龄最小的姐姐在灶下烧火,奶奶则是在灶堂前忙碌。每包好一个小圆饼,她都要沾上一层雪白的芝麻,然后贴到刚刚烧热的锅里。按说应该用平底锅,但是那时家里没有,只能用这种圆底锅了。奶奶都是把先包好的糖饼放在锅的正中间,那里热度最高,待一会儿翻身,挪挪位置,再把第二个贴到锅的正中心。如此,直到太阳落山,直到开始点灯的时候,奶奶才完成整个月饼的制作过程。芝麻糖饼的总数有多少?没人去数过,反正装了一大扁子,有几百个吧。

在这个过程中,我呢,也没闲着,领着弟弟妹妹们到处乱跑,想点子玩儿,还时不时地跑回灶间来看看。第一次来的时候,奶奶说:“小宝子,拿一个尝尝,去玩去吧!”我伸手拿起一个,烫,啪地,掉地上了,引得两个姐姐放声地嘲笑。捡起来,两只手轮换着晃晃,再拍拍,用嘴吹吹,上去就咬它一大口。外面的,好脆,好香;里面的又柔,又软。怎么没有糖?我用两手一压,糖稀现出来了,再吹一吹,嘘——,嘘——,用劲儿猛一吸,把糖稀饱满地全部地吸入口中,那种又香又甜的感觉,真的像醉了似的。一转身,原来,奶奶在看着我,很转注,又好像很幸福。我趁奶奶还没回过神来,转身跑了。就在那转身之际,顺手牵了又一个芝麻糖饼。

这一“跑”,就是三十多个年头。虽然在外工作很忙,但是每年的春节,我都是要回家看奶奶的,当然忘不了给奶奶送上两包红糖,都是我自己用红纸按传统的样式包成纸包,捧在怀里郑重其事地送上去的。奶奶说:“红塘好,红塘甜,红塘营养最高。”

奶奶1900年出生,1996年秋天去世,活了97岁,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她那横跨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生,就是一本厚厚的大书。奶奶经常向我们忆苦思甜:“你爹还没解放的时候就去世了,没享过一天福啊!”

奶奶姓牛,她说:“牛好呀!牛,吃草,耕田,人都敬重。”是啊,奶奶不也是如此吗?听说直到去世前的那几天,她老人家还做过轻微的劳动呢!奶奶的一生就是劳动的一生。她老人家一生总结的生活和劳动经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连她烙出来的芝麻糖饼,都是那么甜,那么香。

1997年春节,我第一次去给奶奶上坟,并在坟前栽下一棵桂树。每年上坟,都是在冬天,只见其枝干的挺拔,没见过花叶的繁茂。前不久,我回了一趟老家。这也是我在外几十年来第一次于中秋节前回老家。走在广阔的田野之上,我远远就看到奶奶坟前的那棵桂树,异常挺拔,蓬蓬勃勃。这时,我又想到了芝麻糖饼:奶奶,您烙的芝麻糖饼,成了我永远的记忆。

(责任编辑:诗茗)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