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许振超:创新路上不停步

2010-04-14 14:3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公主
许振超,1974年进青岛港工作。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许振超:创新路上不停步
许振超,1974年进青岛港工作。曾先后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工人技师,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许振超依然忙碌在码头生产一线。虽然他现在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实际上依然是桥吊队队长。不同的是,他的桥吊队伍壮大了,由100多人扩展到200多人,管理的机械设备更换成世界一流的了,单台价值就5000多万元。
 
“作为生产一线的一名普通党员,能成为十七大代表,这是各级党组织对一线普通工人的重视和关心,我感到十分光荣。同时,感到自己的责任更重了,我要珍惜机会,模范带头,尽职尽责。”许振超说。
 
30多年来,港口的桥吊已五次升级换代,但许振超自学成才,每一代机型,他不仅会开会修,还能创新。凭着“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韧劲,他练就了“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等绝活,主持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港口桥吊作业手册,被众多专业院校列为教材。在他的带动下,还涌现出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效率高”的优秀团队,许多“振超绝活”、“振超效率”,团队成员80%以上的都能掌握,许多工人还独创了自己的新绝活。
 
创新是许振超始终不渝的追求。他认为,创新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最近两三年,队里新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许振超总是让他们从擦桥梯、注润滑油、换钢丝这些桥吊工作中最苦最累的活干起。有的大学生不愿干这些又苦又累的基础性工作,许振超就边进行说服教育,边亲自登上70多米的桥吊做示范。
 
“如今,工友们都成了高级技工,30%以上是大、中专毕业生,还需要不需要继续抓学习呢?”许振超一直在思考着,并在努力着:让青年职工珍惜青春年华,多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在岗位创新上多出成果。
 
每周两次学习,一次学习交流会,雷打不动。交流会上,不管是技术员还是桥吊司机,都要把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解决办法整理出来在队里交流。队里专门创建了“网络学习和交流”网页,把技术资料、技术信息都搬到了网页上,人人都能学得到。用许振超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经验互补、资源共享”。
 
33台集装箱桥吊,77台集装箱场桥,价值十几亿元,每月投入大量的维护资金,才能保障其正常使用。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先进设备,怎样才能节省维护费用?设备先进了,还需要不需要进行创新?许振超和他的团队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些问题。
 
2005年初,集团引进了两台世界最先进水平的75吨双吊具、双小车大型集装箱桥吊。经过反复试车,他们发现原设计的新桥吊门架吊具,严重影响司机的操作视线。于是,他们大胆提出改造方案,经厂家充分论证和实验,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对吊具进行了改进。许振超坚定地说:“目前,年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达到99%以上,出色的完成了青岛港交给我们的任务。”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