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四库学”:历史与思考(2)

2010-07-30 15:50
来源:《清史研究》 作者:周积明
二 纵观四库学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乾嘉之际至光宣年间 《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问世之初,学者的日记、文集、读书笔记或
  二
  
纵观“四库学”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乾嘉之际至光宣年间
 
《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问世之初,学者的日记、文集、读书笔记或藏书志之中已有评述之辞。“乾嘉诸儒”中对《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间有不满”者,则因其钦定的特殊地位,“不敢置一词,微文讥刺而已”。与此同时,学术界对于古籍的考证进一步深入。这些考证“虽不标明是针对四库提要而发,实际上,却对提要作出了许多纠谬补正”。
 
道、咸以降,清廷权威失坠,学术界对《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的态度发生分歧,“信之者奉为三尺法,毁之者又颇过当”。从“不敢置一词”到“毁之者过当”,虽然都不是正确的学术立场,但能够“毁之”而不是尊若神明,便意味着客观研究开始拥有萌芽与发展的可能性。《禁书目合刻》、《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亭知见传本书目》等三本著作的出版,开启了《四库全书》禁书研究和版本研究的领域,从而为“四库学”的发端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民国年间(1911—1949)
 
民国年间,“四库学”规模大备。其标志有三:其一,一大批著名学者参入《四库全书》以及相关书籍的研究,从而推动“四库学”形成一种规模;其二,产生了本门学科的“典范”著作:《四库全书考异》、《四库提要辨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其三,“四库学”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形成不同方向。
 
第三阶段:1949年至今
 
1949年以后,两岸三地的格局形成。“四库学”在台港与大陆有不同情势的发展。
 
  (一)台港地区的“四库学”
 
台湾的“四库学”,50年代尚无大的起色,6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则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至1992年年底,台湾“四库学”的论著达221种,其中不少论著卓有创见。如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昌彼得研究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发现与浙江刻本《四库全书总目》“出入颇大”,殿本颇有于人名、干支、卷数误记,或文义不通顺处,浙江本皆于改正;殿本浙本于每类目后总计卷数之不同;殿本提要之文,浙本颇多增补者,几乎无卷无之,所增之文自数字至百余字不等;殿本提要亦有文字较繁,浙本予以删削者,所删字数自数字至数十余字不等;殿本浙本叙述文字歧异,而辞藻之典雅,浙本远逊于殿本;殿本悉依全书陈列之顺序而编次,浙本大抵依撰者时代之先后。其列入存目之书,两本编次之差异更多,且有所列之卷次不同者;殿本浙本所著录之书不尽同。而浙本中“不可解”的可疑点又甚多。由此,昌彼得先生抉示出“四库学”中人所未见的一大疑案:浙本为什么与殿本有如此之大的差异,浙本究竟是何人何时主编,浙本对殿本的改易与出版是否隐蔽着清廷政治斗争的消息。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足够的注意和令人满意的解答。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献图书处的吴哲夫先生在“四库学”上深有造诣。其所著《四库全书纂修之研究》、《四库全书荟要纂修考》、《四库全书所表现的传统文化特色考探》等一系列论著,在台湾“四库学”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哲夫先生的“四库学”研究侧重于文化一路,而这一路在传统“四库学”中从来是薄弱环节。东吴大学刘兆承继余嘉锡《四库全书辨证》与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研究并有进一步开掘。其所著《四库著录元人别集提要补正》,“主要是补胡、余二氏之不足”,对“四库学”多有裨益。杨晋龙《“四库学”研究的反思》一文,以其敏锐的思维,对“四库学”的历史和现状从宏观上加以检讨,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先入为主的臆见、轻信权威的误导、规过前人的心态、习惯从“订讹补阙”等等负面谴责的角度来看待《全书》和《总目》,作者呼吁:改变研究的方式,直接从《全书》和《总目》内容的“了解”上着手,目的是突显两者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亦即放弃“政治史”的研究观点,改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研究。这一主张与笔者1990年撰著《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的思路遥相呼应,表现了“四库学”创新的内在要求。此外,如杨晋龙的《〈四库全书〉订正析论:原因与批判的探求》等,都以其创新性令人耳目一新。
 
工具书的编纂是民国以来“四库学”的传统,早在30—40年代,就有邓衍林的《四库全书总简目索引》、陈乃乾的《索引式的禁书总目》、魏鲁男的《四库全书总目及未收书目引得》、张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大事年表》、王重民的《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以及杨家骆的《四库大辞典》、《四库全书学典》等“四库学”的专门工具书出版。70年代以来台湾的“四库学”,亦在“四库学”工具书的编纂上有重要成绩。如陈有方的《四库简明目录指南——AGuidetoTheSsu-KuChuan-Shu》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指南——AGuidetoTheWenYuanDauilionSsu-KuChuan-Shu》;台湾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下属《四库全书》索引编纂小组主编的《四库全书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学术文之部、杂文之部、传记文之部)、《四库全书传记资料索引》(附字号索引)、《四库全书艺术类分类索引》;台北中央图书馆的《四库经籍提要索引》,等等,都是“四库学”蓬勃发展的有机部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