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专题文章 >

“四库学”:历史与思考(5)

2010-07-30 15:50
来源:《清史研究》 作者:周积明
四库学的文献研究是一种实证性的研究,并不以价值和意义的发现和探讨为职志。然而,这一方向的研究与其他方向的研究又是不可分割的,例如,陈垣以
“四库学”的文献研究是一种实证性的研究,并不以“价值和意义”的发现和探讨为职志。然而,这一方向的研究与其他方向的研究又是不可分割的,例如,陈垣以库本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比较,发现了四库馆臣是如何在“提要”中强化他们的政治意识和文化观念的,而这些内容无论对于“四库学”的史学研究还是对于“四库学”的文化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线索。纵观二百年来的“四库学”,文献研究的成果最为丰满,但可做的事情仍然很多。如杨晋龙指出:“四库学”的研究者“虽然明知‘《四库全书》校写时,馆臣将原书面目,悉行摧毁,窜改涂乙之处,不一而足,宋元人文集奏议及史部各书为尤甚’,但用心比勘其删削者实不多”。张元济1934年用的一条比勘史料,被后人一再引用,“可见学者对此类研究的轻忽,遂少有新见”。吴哲夫提示:《武英殿聚珍版》“每种书前均附有《提要》一篇,内容往往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同,是考校《四库提要》很好的文献资料”;昌彼得提出:“取《总目》的武英殿本、广雅本、现存三阁(文渊、文溯、文津)本与荟要的书前提要,以及尚存世的纪晓岚氏手订提要残本,汇聚一起校勘……了解其间差异之故”,等等,都是有待开拓的研究内容。
 
  “四库学”的史学研究虽然在规模上略逊于文献研究,但亦复可观。这一方向的问题可能主要在于研究态度上。由于该方向主要研究《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编纂的背景和过程,故往往渗入较为强烈的批判情感,从光、宣年间因“反满情绪”而产生的对《四库全书》编纂的攻击,到今天在研究中“揭露清乾隆帝利用编纂《四库全书》,迫害人民,禁锢民族爱国思想,摧残我国古代文化,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罪行”,都表现出相似的思想倾向,由此不能不影响到研究的客观性。杨晋龙呼吁:与其满怀偏见地去“谴责历史事实”,不如平心静气、比较客观地“用心去了解历史事实”,从客观的“了解”中所获得的结论,相信比消极的“谴责怪罪”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杨先生的意见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四库学”的文化研究是“四库学”中最薄弱的部分,故研究空间也特别广阔。即如杨家骆在《四库全书通论》中提出的一些课题,至今仍无人开垦。如何突出并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无疑值得“四库学”的研究者们思索。
 
由如上分析可见,“四库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一在价值观念的转换和学术意识的强化;二在持续深入实证研究、文献研究的同时,加强理论思维与扩展视野,尤其是强化“四库学”中向来薄弱的文化研究,藉此展开“四库学”的新局面。三是提升研究者之“学”的意识,倡导从“四库学”的宏观视野去思考问题、开掘课题。惟有如此,方能张大“四库学”的旗帜,使“四库学”真正的成为一门“显学”。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