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水为寒火为热,水为藏火为现,水为暗火为明,水为蒙昧火为文明,水为内敛火为扩散,水为保守火为耗散,水为简朴火为奢华。
少阳少阴,一为木,一为金,一为春,一为秋。少阳阳气初生,蓬勃发展,少阴阳气衰减,阴气侵蚀。所以木为生,金为杀。春者,蠢也,东者,动也,春雷鼓荡,地下蛰伏的生命便被惊醒。所以木代表蠢蠢欲动的生命气息。金者,禁也,所以金代表禁止,刑罚。“秋气起而鹰隼击,春气动而鹰隼化,此生杀之二端”。除此之外,金还有一个重要象征,那就是成,成功、成熟、成果。春天万物生发,秋天万物一部分被杀,一部分功成,不杀不足以成岁功。这就是所谓“裁成万物”,部分被裁减,部分告成功。所以木也代表条达通贯,而金也代表整肃和清理。
如此,木为生金为杀,木为生金为死,木为生金为成,木为喜金为悲,木为善金为恶,木为发生金为禁止,木为教化金为刑罚,木为有机金为无机,木为条贯金为结构,木为繁衍金为删削,木为延续和传承金为斩决和断裂……
金木水火源于四象,那么土呢?
《子平真诠》道:“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也就是说,土是老阴老阳少阴少阳,金木水火混杂的一种状态。在算命理论里,土是一种杂气,它包蕴了金木水火,但又不纯粹。因此,土有一个重要的象征,那就是墓库。土是金木水火死亡的坟墓,也是收藏他们的仓库,因此土也有宫室房屋的意象。金木水火进入土的墓库后,经过土的运化和孕育,等待一定的时机,它们又会重新冲开墓库,破土而出。所以万物生则出于土,死则入于土。土是万物贯通出入的地道。所以土代表转化过程。
那么,在时空上土又代表什么?在空间上,基本没有疑问,土包孕金木水火四德,故而代表中央。但在时间上有两种观点同时存在,一是土为长夏,这是介于夏与秋的季节。这种说法应该源自五行相生理论(我们在后文会详细讨论),因为火生土,土又生金,火为夏,金为秋,那么土应当就是位于夏秋之间的长夏。
另一种观点认为土为四季——季春、季夏、季秋和季冬。春夏秋冬四时中每一时中都包含三个月:孟、仲、季,季就是第三个月。季节代表转换的意思,我们不妨以春为例:孟春木气初生,蓬勃发展;仲春木气华丽而又盛大,达到了上升势头的拐点;而季春,是春夏之交的转折点,此时,木气已经衰朽,不再纯正,开始入墓,而夏天的火气也慢慢孕育而出,这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混杂的、不纯粹的墓库状态。
简而言之:长夏说的土代表老阳火转化为少阴金土时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由阳转阴时由土来运化完成;四季说的土代表金木水火互相转化时的运化过程。
水为伏藏、收敛,火为壮大、美丽,木为生发,金为肃杀,土为墓库,凡此等等,我们称之为象。这些象都来自于阴阳消长而呈现出的外在现象,《系辞》曰:象也者,像某物也。
五行最初的象见于《尚书.洪范》,《洪范》一篇颇有来历,一般认为这是五行说最早的出处。《洪范》是箕子向周武王传授的九条天地大法,所以又称之为洪范九畴。箕子乃是殷商王室,纣王叔父,也是著名贤臣,殷周之际,亡走朝鲜,武王伐纣成功后,得知此事,干脆将朝鲜封给了箕子。箕子也承认了受封,后来箕子来到镐京,武王向其请教治国之术,箕子便贡献了这篇洪范九畴。
相传,洪范九畴还有更为悠久而又神秘的来历,与洛书的传说相联系。大禹治水时曾看见洛水中有神龟负书而出,也有人说是龟背的纹路,这本书(或者说龟纹)就是洪范九畴,大禹将洪范九畴传夏,夏又传商,最后传至箕子。这样,五行说也有了几乎能与八卦相媲美的高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