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是个地名,位于现在的内蒙古额济纳旗,那里曾经有一个很漂亮的大湖,名叫居延海。漂亮的居延海边长满了漂亮的胡杨林,传说这种树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那些今天倒卧在当地沙漠里的胡杨树见证了少年英雄李陵带领八百名骑兵从这里走过,迎着居延海的日落扎下营寨。
“匈奴的地方真美啊”,站在居延海边的少年探险家李陵发出由衷的赞叹。
天汉二年,这一年距离李广自刎的元狩四年整整二十年,此时的李陵已经是一个强壮勇敢的男人了。年轻的李陵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为家族光复那些已经有些模糊的荣誉。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匈奴右贤王遭到匈奴优势骑兵兵团的包围,差点全军覆没。后来李陵主动请战吸引了匈奴主力,牺牲了自己,解救了贰师将军。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其明年(天汉二年),汉使贰师将军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胡首虏万余级而还,匈奴大围贰师将军,几不脱。汉兵物故什六七。汉复使因杅将军敖出西河,与强弩都尉会涿涂山。毋所得。又使都骑尉李陵将步骑五千人,出居延北千余里,与单于会,合战。陵所杀伤万余人,兵及食尽,欲解归,匈奴围陵,陵降匈奴,其兵遂没,得还者四百人。单于乃贵陵,以其女妻之。”如果我们回顾武帝早期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主导的远征,可以发现当时的远征全部都是几路大军同时出动,通过分工配合,最终实现预先设定的战略目的。更重要的是,这种配合有效地分散了匈奴的主力,避免了作为远征主角的卫青和霍去病遭到敌人优势兵力合围而遭受失败的命运。事实上,卫青和霍去病的远征每战必胜除了他们自身的军事素质和指挥天才以外,与这种分工配合的基础是分不开的。在辽阔的大漠草原上无险可守,如果遭到十倍于己的匈奴骑兵的包围而又没有援军及时赶到,即便是孙武转世也一样要全军覆没。然而根据《史记》上的记载天汉二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的这次出征却是孤军深入,这显然是兵家大忌。作为这次远征的最高统帅李广利以三万骑兵的兵力就敢深入敌境,这在喜欢以少胜多的武帝看来,肯定又要“壮之”。不幸的是,被武帝“壮之”过的将军臣子好像没有一个好下场,从老李家的李广、李当户、李禹、李陵,到陪同李陵出征战死的韩延年的父亲韩千秋,再到武帝的大舅子李广利,凡是被武帝刘彻“壮之”的臣子最后不是当了烈士就是当了叛徒。总结武帝对臣子“壮之”的规律可以发现死亡或者耻辱是“壮之”的必然结果。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卫青和他的外甥霍去病以及他的死党公孙敖,不知道是因为老成稳重还是早就看透了武帝“壮之”的恐怖效果,又或者是武帝对他们的确格外开恩,至少从史书记载来看武帝从来没有“壮之”过他们,所以最后他们的人生归宿也比那些遭到“壮之”的同僚们幸福的多。
(责任编辑: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