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经典精选 > 名著名作 >

暮春,读《桃花扇》

2009-04-25 10:1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桃花扇》是一部抒情性质很强的作品,那笼罩了整个秦淮花月烟水的却是一种感觉一切都是虚无的悲凉。鲁迅评价道“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有的时候觉得,比较脆弱的时候,是不适宜来看《桃花扇》的。刚才大致看了看这个版本的前言,说:“《桃花扇》通过艺术的形象,相当真实地反映了这段历史,比较真实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指为何南明覆灭如此之快)。”“在整部作品中,始终贯穿着进步力量与权奸斗争这条主线。以李香君为代表的底层人民,以复社文人为代表的进步力量,以史可法为代表的忠义将士,一直与马阮的丧国行为做着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固然都对(不过我对李香君代表下层人民总觉得有些可笑),然而我却觉得《桃花扇》是一部抒情性质很强的作品,那笼罩了整个秦淮花月烟水的却是一种感觉一切都是虚无的悲凉吧。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红楼梦》有一句“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我想,这似乎也是适用于《桃花扇》的。

《桃花扇》剧照

看那开头“访翠”一段:“望平康,凤城东,千门绿杨。一路紫丝缰,引游郎,谁家乳燕双双。隔春波,碧烟染窗;倚晴天,红杏窥墙。一带板桥长,闲指点茶寮酒舫。听声声卖花忙,穿了条条深巷。插一枝带露柳娇黄。” “骑马斜倚桥,满楼红袖招”这是风流潇洒的韵致。“灯影纱红透”的秦淮,真的是“名花好月,乱上帘笼” 。

再看“誓师”一段,史可法“哭得俺一腔血,作泪零。”那慷慨激昂的:“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然而终究扬州陷落,繁华温柔之乡,尽遭屠戮。史可法也投江自尽,“投江”中有一段:“走江边,满腔愤恨象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远。”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