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
乱世中,说客历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三国亦然,闲来翻阅这些说客百态,颇有趣味,现来归纳一下,聊增一笑耳。
最倒霉:祢衡
一直觉得三国演义里孔融就一倒霉孩子,一肚皮仁义正气,却归于曹操,归于曹之后若只做个“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的闲散太守也就罢了,却还偏偏积极参与政事,时时进言进谏,最后交代了自己的性命不说,在这之前还搭上了好友祢衡。
于是觉得祢衡比孔融还要倒霉。
孔融举荐祢衡,估计是不想珠玉蒙尘,大才不得施展,可他也不想想,他家这玉倒是真玉,可惜是“宁为玉碎”的“玉”。乱世里奸相当道,军阀横行,把这“忠果正直、志怀霜雪”的主供出来,能有什么下场?
这下好了,祢衡成了历史上“借刀杀人”活生生的注解。
显然祢衡是不畏死的,甚至有些找死,上来就把曹操手下文武众人贬低个遍:“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招,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