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英丽是郎酒集团最出色的酒体设计师,过去,带有禁忌色彩的酿酒技术,大多传男不传女。男女皆传,已是今几十年来的事。蒋英丽出生在赤水河边的二郎古镇,100多年前,二郎就是因酿酒而远近闻名的集镇。蒋英丽16岁开始跟随老师学习酿酒,她主要学习酒液的勾兑和调味,到今天已过去了20多年。20多年间,蒋英丽看着古镇中陈旧的酒厂渐渐变成今天巨大的郎酒生产区。今天,赤水河美酒的身世对许多人仍是个谜。美酒为什么出生在这里?特别是酒中极品的茅台,它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远古时期,茅台酒的一些神秘的酿制技艺在史书中仍流淌着神秘的气息。酿酒过程充满传统模式和禁忌色彩,古时茅台酿制多用女子踩制酒曲,这个过程被赋予仪式感。这种与心灵有关的图式被传到现在。在今天的茅台酒厂,这种传统的踩曲工艺和方式仍然由这些女子完成。她们以这种被称为“伏天踩曲”的乐章,踩踏出茅台酒酿制中所说的“凤头工艺”。也踩踏出茅台镇最繁忙的盛夏季节。每年的盛夏是茅台酒酿制环节中最为繁忙的时刻,因为这个盛夏饱含着茅台酒酿制的奥秘。茅台酒所有的重要工序都与炎热连在一起。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蒸馏,在此基础上还有修禅悟道般的漫长过程。堆积发酵、入池发酵、7次取酒、9次蒸煮,这一切像祈语,在四季中轮回。高温以及对节气的辩证利用,是茅台酒特殊酿制工艺中的关键。这当中隐含着茅台人千百年来积累的秘笈。1996年,茅台酒的酿造工艺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秘密加以保护。
在赤水河的西南岸,郎酒的工人们也在紧张的劳作中。郎酒有着与茅台酒相似的酿制工艺,也是高温制曲、发酵和蒸馏。然而,与茅台酒一样,郎酒人也有自己秘而不宣的绝技。和中国许多古老的行当一样,酿酒技术的传承靠世代师徒间的口传身授和心领神会,没有人记录下当中的细节和故事,但精湛的酿造术却传到了今天。中国是酿酒古国,依据不同地域和历史,传统的中国白酒被分为清香、浓香、兼香等不同类型。大多数中国白酒生产周期都只在数月,也没有节气的限制。相对而言,这些酒都没有茅台酒和郎酒那样漫长的工序和严格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产生出一个奇异的字眼:“酱香”。带着这个神奇的汉字,早在1915年,茅台酒就已经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齐名,成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今天,它是中国的国酒。作为国酒,茅台酒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饮品,它浓缩了中国人的精神和天性。酒液本身所包含的品质醇厚绵远,同时又热情奔放,意味着善意和率真、吉祥和欢乐。这个神奇的汉字,它的组合有着酒最初始的形态。而在赤水河,它可能浓缩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嬗变和品质,同时也意味着深远的神秘。酱香所赖以生成的节气历时一年,纳四季气脉。在中国的传统中对节气有着特殊的理解。除了当中蕴含的自然奥妙,它还意味着终极的圆满。
今天的茅台街市中仍有各种酒铺,有关茅台镇最早的记载却只能追溯到清代。茅台人希望能找到他们遥远的根系,想象和传说中的酒镇被茅台人刻画出来。这是博物馆中的内容,在茅台镇的国酒博物馆中,一些雕塑和文字记录了一次重要的发现。令人惊异的是,这仍然来自于一个“酱”字。《史记》中记载了西汉皇帝的使者,在赤水河畔发现的一种由当地“僚人”酿造的美酒。这种后来成为皇帝贡酒的美酒名为“枸酱”,一个“酱”字竟如此巧妙地联系了2000年上下。赤水河畔的古“僚人”,据考,为古夜郎国人的一支。在古代,整个赤水河流域都属于大夜郎国的疆域。传说和记载中,夜郎人是酿酒的大族,酒与他们的生活、信仰密不可分。在死后,他们甚至把酒带到生命以外的另一个世界。夜郎人酿酒的古俗已在今天的考古发现中得到证实,在包括茅台镇和二郎镇所在的地域内,考古人员发现了他们的酒器,同时出土的铜鼓使他们的族属得到印证。
今天,赤水河畔的山地中仍然生活着这些神秘的民族。他们讲着我们听不懂的语言,他们就是曾经酿出枸酱美酒的古僚人的后裔吗?二郎镇距离那些少数民族的居住地仅百公里之遥,现在,古镇中的许多老人都自称他们是古僚人的后代。这中间可能包含着美酒河历史的真相,此外,古镇还承载过赤水河酿酒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故事。400年前,官府为了从长江上将川盐运到贵州,修通了从四川合江至古蔺二郎滩的赤水河道。这是一条运盐的航道,盐运使二郎镇和茅台镇古老的酿酒业空前繁荣起来。曹文宣是一名水生物专家,曾多次到赤水河流域进行生态调查。在这里,他发现了真正的世外桃源。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1992年长江三峡工程启动开始,曹文宣就与自己的学生对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的1030多公里长的长江江段的44条支流进行了综合比较与选择,意在为三峡大坝建立后的长江濒危鱼类寻找一个理想的栖息地。在众多支流中,他发现了这条无以伦比的河流---赤水河。从鱼类的角度,曹文宣发现了一条长江上游最富于生态的河流,然而,这并不是一条偶然存在的生态河。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就已致力于赤水河的生态环境保护。这个举措是在保护茅台酒的生产与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曹文宣找到的这条美酒飘香的河流时,人与鱼的愿望达成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