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嘉陵江边的磁器口水码头不足十公里,就是重庆著名的朝天门古码头,嘉陵江与长江在这里交汇。这里是重庆火锅最早的发源地。自古以来,朝天门码头就是船桅林立、商旅络绎不绝之地,是古时沿江17道城门中最繁华的地方。作为重庆的地标式地段,它在抗日战争中也曾遭到日军飞机的毁灭性轰炸。2005年7月,朝天门的标志性古建筑---湖广会馆正处在紧张的修复中。仿佛有神灵的护佑,抗战时期,它在日机地毯式的轰炸中幸存下来。会馆为来自湖广两地的移民和商贾所建,保留下来的木雕描述了他们到来的情形。自清代到抗战时期,这里都是移民聚集的场所,它印证着重庆城市历史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一座移民的城市。蒋远东是来自三峡库区的农民,和许多进入这个大都市的重庆农民一样,在这座充满机遇的城市中寻找生活的机遇是他最普通的愿望。发源于陕西秦岭的嘉陵江奔流了1120公里后,在重庆汇入长江。某种程度上,两条江河与山川地貌对重庆人坚韧性格的塑造,甚至基于此而生的刚猛和霸气,除了抗战中的超常承受力被写入世界战争史的一次古代战争中,重庆人坚守孤城竟达36年之久。20世纪80年代的重庆,人们以一贯的方式生活着,忙碌、亲和、富于人情味。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城市已聚集了火山爆发般的力量,以至一个新城市的出现竟带着海市蜃楼般的魔幻色彩。历史的真实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重庆已由一个川东的军政中心逐渐过渡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由于抗战后方和新中国建设时期工业基地留下的基础,工业迅速成为重庆经济的主体。80年代,城市所处的发达的东部和西部间的地理位置,使它的区位优势显露无遗。地理,带给重庆新的优势。重庆于19世纪末开埠,川江的通航使西部文化在100多年前就已来到这里。当年的西方人多选择在长江南岸修建他们的会所,当年的西方建筑物仍保留在长江南岸滨江路的一端,它已被改造成为一个风格浪漫的酒吧,成为许多重庆年轻人的乐园。从酒吧的阳台上可以看到江对面重庆最古老的码头朝天门,点点灯火随着脚下的长江东去。
新年到来前,农民周生全父子开始忙碌起来。在重庆铜梁县农村,不少农民都有这手祖传的手艺---扎制长龙。在当地,这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长龙通常在重大节庆时进行表演,表演时要与飞溅的铁水辉映起来,被称为“火龙”。记忆中,周生全扎过的最大一条龙是在1997年重庆直辖时,那是一条50多米的长龙。20个年头,在李曦的奔跑中过去了。难以置信,一座城市的多少梦想都在一个孩子长大的那些年月里变成了现实。在李曦和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目中,这就是奇迹。对于这座水火相生的城市,奇迹仍在延续。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