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相关视频详见:再说长江
2003年6月8日,长江三峡中的水位陡然上升100多米,上升的水位使考古人员有机会登上西陵峡中的绝壁,有着种种神秘传说的古人崖葬被揭示出来。令考古人员惊奇的是,在骇然显现的三具古人尸骨旁,竟是数量多达10余件的青铜兵器。科学测定显示,它们来自2500年前,除此之外,一切都扑朔迷离。就在这一天,三峡两岸的人们看着渐渐上涨的江水,淹过他们曾经的土地和家园。这是三峡工程的第一次蓄水,135米,三峡水域中从未有过的水位线。
兵书宝剑峡上的考古发现所显示的时间跨度,使人们对三峡神秘历史的关注已远远超出对它壮美景色的赞叹。1993年开工的三峡工程使三峡600多公里的地带成为淹没区,而有关长江的许多人类历史之谜和答案,以及三峡先民留下的难以估量的丰富遗存。或许,就埋藏在即将被淹没的土地之下。三峡工程建设的期限为1993年到2009年,巨大的文物抢救范围和迫在眉睫的蓄水期限,对于中国的文物保护者们意味着两种可能:创造奇迹或愧对子孙。这是山东大学考古队第四次来到三峡库区余家坝,23天过去,这些位于彭溪河边的墓葬坑已持续发掘了近半个月。当土坑被挖到数米的深度时,几个探方中成组的陶器呈现出来。栾丰石,山东大学考古队领队。他所带领的考古队是三峡数以百计的考古队中的一支。在发现陶器后的第二天下午,更为重要的器物出现了,它们是成组的青铜兵器。或许因为年代久远,除了棺椁(guo)的痕迹,墓主尸骨已然不存。在远古中国,青铜代表着一个辉煌时代的出现。同时,青铜器所描述的也是一个搏杀和流血的时代。令栾丰石兴奋的是另一些背景,数量巨大而又风格独具的青铜器,让他感到自己已接近了一个名不见经传却又隐约有着非凡历史的民族,而对他们进一步的寻觅将会成为三峡大考古中的兴奋点。因为一个古代陌生民族的墓葬被如此大规模的发现,使余家坝成为三峡考古中的重点A类遗址。
彭溪河是一条通往长江的河流,三峡大坝二期水位将使整个彭溪河流域成为淹没区。神秘的墓葬一直延伸到河流的下游,这里正是彭家河与长江交汇的地方。20多年前,《话说长江》摄制组顺长江东下,此时的三峡地区还是考古学家远未涉足的处女地。摄制组拍下了三峡两岸这些富于传奇色彩的古建筑群。这些古迹,因为处于峡江中的突出位置,历来为人们所熟悉。它们承载着三峡时光进程中的动人历史和文化。在今天看来,它们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富于地域特色的建筑和历代文人留下的诗刻碑赋中。20多年后,这些处于三峡水库淹没线下的古迹,成为三峡工程地面文物抢救的重要对象。这些留下的珍贵影像已成为历史的记录。对庙宇建筑的整体搬迁,从拆除到重组都精细到了一砖一瓦。其迁建的难度远甚于当初古人对它的修建。绝壁上的古人题刻被整体切割移位,这种方法曾被用于古埃及文物的保护,但在长江三峡,特殊的地质形态却带给保护者们新的课题。造堤筑墙是另一种保护方法,它能就地延续古迹所在的山体和植被的生命。2003年6月,这是一个令中国的文物保护者们感到欣慰的年月。整个世界都看到了这些在三峡水库一期水位线上再生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