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再说长江(二十三):无梦到徽州(3)

2009-08-05 10:3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这是一位著名学者在西递留下的感言。西递距离宏村20公里远,建村的历史比宏村还要早100多年。至今,村里仍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120多座。古建

这是一位著名学者在西递留下的感言。西递距离宏村20公里远,建村的历史比宏村还要早100多年。至今,村里仍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120多座。古建筑要保护,传统手艺更应该传承。休宁县有一所木工学校,学生都是徽州古村落里出来的农家子弟。老师就是精于木雕的工艺师,像曹篁生。他的爱好也深深影响着家人,他的儿子也开始学习雕刻。曹篁生说,他的手艺不仅要传给儿子,还应该传授给更多的人。因为,古徽州的精彩应该在这些后来者的手中继续延续。在现代时尚留守住传统这一问题,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今天的徽州人也正努力找回曾经失落的东西。几年前,曹篁生不仅安家呈坎村,还在这里成立了“徽派雕刻研究所”。他认定,这是一个总能让他找到感觉的地方,而这种感觉就是呈坎村古朴犹存的沧桑感。经历了1800年的岁月变迁,村里有些老房子已经破旧不堪,呈坎人明白,祖先留下的家园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所以,对老房子的修缮采用了“修旧如旧”的方式,大到房屋构架,小到一面墙壁,无一例外地照老规矩来。呈坎人说,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古村落保持原有的风貌。

徽州境内大大小小的村落有5000多个,老房子更是多的不计其数,不幸的是有些老房子已经倒塌,有些被拆得七零八落。57岁的徐普来是黟县的知名人物,所以知名,是因为黟县县城里有几个大的建筑工程都是由他主持修建的。搞建筑出身的徐普来是浙江人,9岁时,随父母来到徽州。不是徽州人的他却对徽派建筑情有独钟,闲暇时,他游走于乡间村落,眼见到满目疮痍的老房子,总会让他扼腕顿足心痛不已。在他看来,徽派建筑里浓缩了太多的历史与文化。然而,这一切正被时间慢慢地磨蚀掉。有时候,说服别人要比花钱难办得多,十多年来的寻寻觅觅,他却乐此不疲。他说,在这些看似破旧的物件中,却蕴藏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留住它们,是为后人留住了先辈的精神财富。修复工程在黟县县城中心的一块空地上开始了。就像当年拆除荫余堂一样,这些老房子也是被工匠师小心翼翼地拆下后,再依照原样重新组装起来。徐普来坚持一切都要照老规矩办,包括每道工序,都必须采用传统工艺。这一天是上大梁的日子,按照当地习俗,都要举行隆重的上梁仪式。这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建筑群由40多座古建筑组成,2007年建成后将成为徽派建筑博物馆。透过他们,可以看到当年徽商是如何凭借着巨大的财力,用最为精美的方式向世人展示徽州文化的惊人的魅力。“欲识金垠气,须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诗句。诗中的“黄白”指的是黄山与齐白石,至于“无梦到徽州”,不管后人有多少种解释,徽州的小小庭院,正是人们梦开始的地方。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