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江山多娇 >

【库车大峡谷】自然与文化交织的画卷(3)

2010-05-07 14:17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范晓 李翔
我建议使用赤沙山地貌这一名称,来命名南天山前山的这一种特殊地貌。因为赤沙山一词,正是从古代到现代的汉语使用者对南天山前山山脉的称呼,从含
  
我建议使用“赤沙山地貌”这一名称,来命名南天山前山的这一种特殊地貌。因为“赤沙山”一词,正是从古代到现代的汉语使用者对南天山前山山脉的称呼,从含义上它也对应于维吾尔语的“却勒塔格”与“克孜里亚”。
 
“赤沙山”的名称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以及《水经注》引用的释氏《西域记》,其中提到赤沙山的地方有多处:
 
“龟兹川水有二源。西源出北大山南其水南流经赤沙山,又出山东南流,枝水左脉焉。又东南水流三分,右二水借东南流注北河”;
 
“东川水出龟兹东北,历赤沙积黎南流,枝水右出西南入龟兹城”;
 
“入姑墨川水,注之姑墨西北赤沙山,东南流经姑墨国西治”;
 
“北河又东经姑墨国南,姑墨川水注之。水导姑墨西北,历赤沙山,东南流经姑墨国西”。
 
上文中的“龟兹川”、“东川”、“姑墨川”、“北河”,即分别指“渭干河”、“库车河”、“阿克苏河”、“塔里木河”,龟兹、姑墨为库车、阿克苏之旧称。
 
郦道元所述的“赤沙山”,正是从阿克苏西北至库车的南天山前山山脉的主体部分。当今的旅游推广者,也把“赤沙山”作为南天山前山的一个重要景观来加以称呼。
 
赤沙山,赤者,可以作红色解,也可以当赤裸看;沙者,既说明山体构成以砂砾岩为主,也可说明因干旱区之物理风化,山体表面多沙石覆盖。因此,“赤沙山”一词,最形象地表达了这一干旱山地景观的特征。
 
赤沙山地貌最典型的地段,至少可以西起乌什,东至库尔勒,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延伸达600多公里。当你乘飞机由乌鲁木齐跨越天山,飞往阿克苏时,会在高空中清楚地看见赤沙山地貌的壮观图案,它像天山膝下红黄色的裙边,赤沙山及其山间盆地的起伏转折,就像裙边上如花环一样的褶子。现在,在库车的克孜里亚、温宿的库都鲁克,即库车河、阿克苏河穿过赤沙山的地段,人们都发现了瑰丽的红色大峡谷。而从地质调查资料以及遥感图像分析,沿着赤沙山,在拜城、轮台的北边,也有可能发现同样的景观。
 
赤沙荒漠与油海气田在这里结缘
  
赤沙山不仅在它的地表给我们奉献了奇峰异壑的景观,在它的地下还孕育了让人惊叹的油气宝藏。
 
“库车坳陷”,是一个在油气地质领域使用频率极高的构造名词,它的意思是,从距今约二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三叠纪开始,历经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以至第四纪早期,在南天山前沿的温宿至库尔勒一带,一直是一个不断沉降下陷的盆地。如果把油气的生成比喻成酿酒的过程,那么三叠纪、侏罗纪时期,在这个湖盆里堆积的富含生物和有机质的含煤岩层,就为油气的“酿造”准备了充足的原料,由于盆地的持续沉降,它上面加载了越来越厚的沉积物。据地质学家们计算,仅从距今两千三百万年以来的新近纪开始,这个盆地的堆积物厚度就超过了5000米,它使“酿造”油气的“原料层”被快速压埋到9000米以下的深度,在如此深度的温度与压力作用下,这些“原料”便开始“发酵”、“成熟”,生成了油气。而自距今约五百多万年的上新世以来,伴随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来自印度板块的强大推动力,也通过塔里木盆地传导到南天山前沿,使“库车坳陷”的巨厚沉积层受挤压发生剧烈变形,并在南天山前沿开始形成一系列的褶皱山脉和山间盆地,它使原来的“库车坳陷”在南北方向上至少缩短了24公里以上。这一过程,有点像酿酒中的“蒸馏”,也像我们把湿衣服“拧干”,迫使油气从产油产气的“源岩”中分离出来,沿着各种孔隙、裂隙运移汇聚,到达合适的构造部位,从而为人们准备好了可供开采的油气田。
   
当然,在油气运动过程中,也有一部分会冒出地表而散失,它留下的痕迹,并没有逃过古人的眼睛。《北史>西域传》就曾在“龟兹国”条下记载了地表油苗的情况:“其国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流出成川,行数里入地,状如糊,甚臭。”上世纪20至40年代,我国地质学家袁复礼、丁道衡、黄汲清等,都曾在天山南麓的塔里木盆地边缘,进行过最早的石油地质考察。但真正在这里发现大油气田,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1958年10月,在库车的依奇克里克,打出了第一口喷出油气流的探井,拉开了塔里木油气发现的序幕,但此后几十年却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似乎一切又要归于沉寂。
 
1998年9月17日,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在经过新一轮的十年勘探,相继发现轮南、塔中、牙哈等油气田后,在“库车坳陷”上的克拉2探井钻获高产气流,并使以该探井命名的克拉2气田,以2840亿方的储量,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整装气田,是指整个气田位于同一个地质构造上,它给开采带来很大的便利)。正是由于克拉2这一主力气田的发现,才促使了以塔北为起点的西气东输工程的上马。国内的石油地质专家曾评价说,如果没有克拉2气田,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还会推迟若干年。近几年,尽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川东北等地,已发现超过3000亿方、5000亿方甚至可能更大的天然气田,但也不能完全盖过人们对塔里木这一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油气远景的期待。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