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芙蓉镇】一部电影成就的一个古镇

2009-05-11 10:4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芙蓉镇真正的名字是叫作王村。古称酉阳,五代十国时称溪州。后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于是人们便把此地叫做芙蓉镇。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

湘西芙蓉镇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村落,真正的名字是叫作王村。原来是秦汉时土王的王都,古称酉阳,五代十国时称溪州。后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于是人们便把此地叫做芙蓉镇。

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不绝口,留连忘返。胡绩伟先生游览猛洞河和芙蓉镇以后作词赞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烹鲜鱼,戏灵猴,龙洞神仙游,芙蓉古镇吊脚楼,土家情意稠。”

一本书成就了一部电影,一部电影又成就了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王村,只不过,再次受到世人关注的王村,已抛却掉原先土司王朝色彩浓郁的名字,被称作了芙蓉镇。《芙蓉镇》为人们展现出的遥远古老的湘西小镇,就好像是散发着浓厚泥土清香的风俗画,青石板铺就的街巷、吊脚楼、逢圩赶场,米豆腐飘香,这样的风景虽简单古朴但却能触及人心,以致于若干年后的今天,仍有许多人慕名追寻而来。沿着蜿蜒的石路台阶往上走,眼前便出现了作家笔下的景致:“芙蓉镇街面不大。十几家铺子,几十户住家紧紧夹着一条青石板街。”脚下的青石板由于久经岁月的磨砺,泛着清润的光泽。街的两侧,土家的吊脚楼层层铺就,参差错落,吊脚楼均由正屋、偏屋、木楼三部分组成。木栏上雕“回”、“喜”、“亚”字格等吉祥图案。阁楼屋脊瓦都为太极图案,四角翘檐,玲珑飘逸。让人深深感受到土家文化的魅力。

小镇清晨那“沙沙沙”的竹枝条帚刮在青石板上的响声,隐隐约约地似乎还残存在空气的某些碎片里,只是,再也觅不到胡玉音和秦书田两个五类分子被罚扫青石板街的身影。那感人肺腑的画外音亦仿佛从久逝的年代中飘来,“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只是,再也见不到胡玉音与秦书田在宣判台上面对着面,眼对着眼,脸孔对着脸孔,传达着彼此的心意。“芙蓉姐子”胡玉音,“右派分子”秦书田,他们的痛苦,他们的爱情,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分离,他们的泪水,他们的团聚,他们的喜悦……曾经牵扯了多少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的情感啊。这就是《芙蓉镇》的伟大之处,无论原著还是电影。其实,有些人,有些事,亦是景,哪怕他们只不过是作品里的虚构,他们不在了,留存于想象之中的芙蓉镇也就不在了。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