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广西真武阁】摘星辰于尺五,为一邑之具瞻

2009-05-17 10:4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真武阁在广西容县城东绣江北岸一座石台上,建于明万历元年。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来真武阁考察,真武阁被誉为“中国建筑一绝”。

真武阁在容县城东绣江北岸一座石台上,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登阁远望,隔着南岸广阔的平原,东南山岭巍然矗立,气势雄壮。经略台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诗人元结到容县都督府任容管经略使,在容州城东筑经略台,用以操练兵士,游观风光。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庙,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真武阁庙增建成三层楼阁,这就是现在的真武阁。

真武阁因为它独处西南,远离文化中心,在流传下来的书中很少有吟唱,所以一直默默无闻,当时设计的工匠更没有名字记载。真武阁的建造年代、结构原理、是谁设计建造的、怎样建造起来的,到现在都还有争论。人们无法相信这么雄伟而独特的木结构建筑是人力所能建造起来的,于是关于鲁班仙师一夜造阁的故事和民谣,在当地传播开来:“容县有座真武阁,柱脚悬空永不落,相传圣手鲁班造,一夜工夫众人作。”据说当年那位匠师接受了建造真武阁的任务,却很长时间没有招工备料,以致人们都怀疑他是个骗子。终于有一天,它到处给人送槟榔,请人于某月某日来帮忙造阁。那天晚上,突然雷鸣电闪,风雨交加,次日早上雨过天晴,阳光灿烂,人们惊起地发现,古经略台上巍然屹立起一座雄伟壮丽的高阁,更令人惊奇的是,阁上二楼的四根柱女竟然都不着地!而答应过帮忙建阁的人,那天早上一觉醒来,都不得觉得精疲力竭,腰酸背痛,好象干了一夜重活似的,人们这么悟到,那位工匠是鲁班仙师,他巧借众人之力,一夜之间就完成了这幢千古杰构。

真武阁的屋檐挑出很大而柱高甚低,感觉比一般楼阁的出檐节奏加快,使得真武阁不象是一座三层建筑,倒很像是一座单层建筑而有三重屋檐,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动势,但又较一般重檐建筑从容和层次鲜明。再加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平缓,给全体增加了舒展大度的气魄,非常清新飘逸,是充分表现中国建筑屋顶美的杰作。底层平面比上二层大出很多,也使轮廓更显生动。

它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舒展大度的气魄,非常清新飘逸,是充分表现中国建筑屋顶美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取胜,而以轻灵素雅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油饰,屋面为小青瓦镶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当中,他们住的地方也非常的干燥,稍微不留神,就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起火多次,他们就开始怀疑是上天的火神与他们过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阁赈灾。真武阁就这样建成了,至今保留在容县。

真武阁是一座很有科学价值的楼阁。全阁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整体,全阁未用一件铁器。更为奇特的是,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多次地震和暴风的袭击,仍岿然不动,安然无恙。1962年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真武阁进行详细考察后说,在木结构建筑中,乃至现代任何金属建筑中,主要依靠这种杠杆作用来维持一座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看见过的。被誉为“中国建筑一绝”。

登真武阁,俯首可见绣江粼粼波光、轻舟悠然来往,远眺则都峤山巍峨雄姿宛在面前。1962年,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容县详细考察真武阁后,发表研究论文,将经略台真武阁杰出的建筑艺术公之于世。无数专家、学者、游客纷纷慕名前来研究、参观真武阁。华南工学院教授、古建筑学家龙庆忠题词称赞为:“天南奇观”;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评价为:“杠杆结构,七夺天工”;著名教授商承祚题词迁赞誉为:“天南杰构”;美国教授劳伦斯·泰勒题词称赞说:“这座建筑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经略台真武阁的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责任编辑:胜地怀古)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