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旅游 > 人文胜地 >

【老北京庙会】春节里的独特大餐,有吃有玩有文化(2)

2009-06-03 11:1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纸鱼,用一根竹劈儿缀上白线拴好,以便手提;还有成串的、泥胎、外糊金银箔的金银元宝,也拴在竹劈儿上。另外还有一种卜碌碌带响的风车。这种风车

纸鱼,用一根竹劈儿缀上白线拴好,以便手提;还有成串的、泥胎、外糊金银箔的金银元宝,也拴在竹劈儿上。另外还有一种卜碌碌带响的风车。这种风车系用细篾儿和彩纸条儿糊成风轮,安装在秫秸架子上,每个风轮带有白线拴好的一对小鼓腿儿,敲打着一个泥塑蒙纸面的小鼓,大风一刮,卜碌碌直响。

庙会上的小吃其实多半是北京日常街头巷尾叫卖的吃食,具有北京地方特色,适合北京人的口味,形成固定套子。比如有:

豆汁:喜欢喝豆汁的并不局限于民族,也不拘贫富。卖豆汁的照例是从粉房将生豆汁趸来,挑到庙上,就地熬熟。“请吧,您哪!热烧饼、热果子,里边有座儿哪!” 当听到这样的吆喝声,那么一定是新鲜的豆汁熬好了。

扒糕、凉粉:扒糕是用荞麦面和榆皮面做成的小圆坨,如烧饼大,蒸熟后,夏天放在冰上镇着;冬天则放在炉铛上,加油炒热,谓之热炒扒糕。经营者会不停地吆唤:“筋道的扒糕,酸辣的凉粉啦,请吧您哪!”

灌肠:灌肠本应是用猪大肠灌上碎肉和淀粉,蒸熟后削片在铛上用大油煎烙。但庙会上所卖的灌肠却只用淀粉点上红,作成肠形(即粉坨子)削成小块在铛上用极次的汤油半煎半烙,使其外焦里嫩,然后浇上蒜汁盐水,用竹签扎着吃。

此外,还有茶汤、油茶、豆面糕、老豆腐和爱窝窝等特色小吃。

敬神求福的方式也多得很。专业和准专业神职人员有组织正规仪式,更普遍的是上香、叩拜,简单而虔诚。一柱香,冒着紫色的烟雾,蜿蜒而升。在芬芳而略有些呛人的气息中,深深俯下身子,向眼前的神像致敬,同时心中暗自祷祝。伴随着庙祝清脆或浑厚的敲击声,便似完了一个心愿般,满足地站起来。心中诉说有人听从了,美好的愿望或许会实现,于是带着这种好的心情,去迎接人生中接下来的酸甜苦辣,这便是很多求神者的素描吧。送子娘娘、痘神娘娘为妇女们排忧解难,患病者和身体欠佳的人去药王殿虔诚祈祷。每个人有自己的心事,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希望。

如今时代不同了,人们的娱乐多了,工作忙了。然而在传统节日中,是否也可以走出蜗居的家门,感受一下在严寒的冬日中,笑逐颜开的人群,熙熙攘攘形成的热潮?那些童年时候经历过的,或者在电视书本上看过的,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如今就在眼前。不是干巴巴的屏幕在跳动着色彩,而是色彩充满整个远近四周。欢声笑语,还有音乐声,交易声,混成嘈杂的一片,如此的迷幻,却又如此的真切。在这里,人群是欢乐的海洋,而你是欢乐的一滴水珠,随着波纹漂来荡去,却也由着你的性子,在和其他“水珠”的摩擦中,有目的或无目的地流动着。在这样火热而欢快的场景下,被办公桌、电脑和业务压榨得麻木的肉体与精神,也该轻轻舒缓一口气吧。

总之,庙会是很多北京人在春节里面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人们都对它很依恋,又都觉得现在它还不够完美。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去庙会走一走好了。哪怕就会挤挤人气,毕竟,和地铁、公车上的人气,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责任编辑:尘洗铅华)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