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捏面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农业社会中之民间传统艺术,北京人称它为"江米人",台湾人称它为"面人",无论如何,每逢岁末节日或祭拜普渡或婚丧喜庆时,捏面人都曾是扮演着我国民间习俗重要之技艺角色之一。
捏面真正始自何时已不可考。但由出土于新疆
土鲁番阿斯塔那唐墓的面制人俑和小猪,可推断距今已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由此可知这项民间技艺起源很早。另有一传说,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大作,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礼模样来祭拜江神,说也奇怪则部队安然渡江并平定顺利南蛮,因而从此凡执此业者均供奉孔明为祖师爷。
几百年来,捏面师傅背着小木箱走遍大街小巷,陪伴着孩子们走过多少快乐的童年岁月,至今仍为老一辈所津津乐道。随着时代文明的脚步,这项传统技艺逐渐为人们所遗忘,每当想起前人的智慧结晶,赋与每个小面团生命的同时,不免觉得身为现代的中国人有承传这项文化资产的重责大任。
●捏面人材料
材料与工具包含有:中筋面粉、糯米粉、水、食用色素、食用防腐剂、明矾粉、竹签、剪刀、原子笔管、牛角簪、塑胶眼珠等。
●面料制作方法
1.因为中筋面粉之弹性与韧度最好,故先取中筋面粉四份与糯米粉一份,混合均匀后加约二份量的水,搅拌成为面泥。
2.将面泥继续揉细成面团,软硬可加水或面粉及糯米粉来调适。
3.将面团以约手掌般大小,丢进锅中以沸水煮,直到浮出水面,就可取出至室温冷却。
4.当冷却至微温时,加入精盐,明矾粉及食用防腐剂。
5.当完全冷却后,再依需要加入各种水性颜料或色素,揉和后即完成。
●面料保存方法
1.尽量不要暴露于空气中,因为水份容易蒸发而使面料变硬。
2.若面料放置过久而变硬的话,可加水调匀使之变软,再以保鲜膜包裹,置于蒸笼中隔水加热,等其冷却后再揉软即可。
●捏面人保存方法
1.通常捏面人刚完成时,表质非常柔软,故常常用竹签来支撑,但却常使作品不好摆置,但可于作品完成后约二至三天,轻转动竹签使其松动,等到其完全乾燥后,再拔去竹签,则可任意摆置了。
2.若想要长久保存捏面人作品,最好用新鲜的面料,并将作品置于完全通风的地方或乾燥箱,使其完全乾燥,再置于透明的框罩内摆饰即可。
3.或将完全乾燥的捏面人作品,涂或喷上一层透明漆,以达保存之目的。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