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地,被称为“女子文化现象”的物事,寥寥无几。在广东,一是顺德婚嫁民俗的“自梳女”,二就是潮汕地区的“潮州歌册”。
难忘外婆说唱的感人场面
像“潮州歌册”这种涵盖“民间文学”与“民间说唱”的女子文化,在全国来说,也是极少有的。
我小时候,常跟妈妈到外婆家听歌册,那种感人的场面至今难忘。外婆唱的拿手好戏是《包公会李后》、《卓文君听琴》、《薛仁贵回寒窑》等故事。她所识几个字都是外公教的,作为一个乡下穷教师,外公教外婆有不懂的字“有头看头,有旁看旁”。外婆拿着一本32开的木刻线装歌册,用简单呆板的同一曲调,哼哼拉腔。激情之处,夹以旁白,往往是自己添枝加叶插进好多见解,那是外婆对故事中人物的评价。
每当夕阳西下,晚饭已毕,外婆家的小小天井就挤满了人,这些人都是邻居姐妹、大姆大婶、婆媳妯娌,有的把绣花规、刷纸架也搬来,边听唱,边干活,好不热闹……听到伤心处,一个个眼泪汪汪,低低哭诉之声可闻;听到奸贼恶计害人,一个个咬牙切齿,“短命无好死”之声四起;大团圆了,或恶人伏法了,大家喜上眉梢,尽兴而散。一到首本全连故事,妇女们几乎无一遗漏,每晚必到,就像观看电视连续剧一般,生怕跟不上。至今时隔几十年,有些老阿婆还能随口背唱出几段来,对剧中人物之间关系及情节,更是一清二楚,滴水不漏。
造就妇女贤淑温柔的品性
早时潮汕妇女,能上学堂的很少,许多见识如道德规范、品性、情操、为人处世、是非原则、善恶观念等,都是从潮州歌册学来的。虽然历史上潮州歌册多为宣传忠义节烈和借助妇女中一些人对佛教的信奉,宣传佛经故事及佛教教义,如潮阳教徒陈梦觉就编写了《目莲教母经》。但歌册毕竟是开拓妇女眼界,揭示妇女心灵,让她们有机会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关注命运,从更多层面来认识世界、探索人生的蒙学。作为一种女子文化,潮州歌册的内容主线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寄托了人民的善良愿望与美好追求,蕴含着潮地历史文化,在纯朴、真挚、通俗、生动的语言中,普遍存在温厚纯良、仁慈宽恕的传统文化底蕴,形成历史上潮地广大妇女贤淑、温柔的品性,从这一点来看,其深远意义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