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一朵奇葩,根植于黄土高原的沃土,沐浴着黄土高原的风情。山西民歌淳朴优美、自由明快、高亢悠远,承载着人民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追求,对家乡的热爱,对土地的依恋,歌声中张扬着人的生命活力,孕育着贵真、尚俗、挚朴、鲜活、和谐的民歌美学意蕴。
一、贵真、率直的自然美
俗话说:“水有源头树有根,山歌无假戏无真”,此言揭示了民歌贵真、率直的特性。那么,“乐”如何表现“真”呢?《乐记》指出音乐要体现“心感于物——情动于中——形于音声——成于乐”这样一种合规律性“乐”的自然形成、发展过程中,是“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和“唯乐不可以为伪”的。庄子“法天贵真”的音乐美学思想,进一步指出“天”、“真”之乐,乃自然之乐。要求人们不应违“道”义,符合人的自由发展的要求,顺应自然;一旦违背了道,也就失去了真,更谈不上美了。
就山西民歌而言,每一首都质朴无华和真率自然,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以及人民的心理和愿望。从民歌的曲名看,简捷生活化的曲名浓缩了真实的社会生活。如民歌《交城山》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再现了“交城的真貌”。《绣荷包》反映了民间刺绣是与当地群众的服饰习俗相联系的;《卖菜》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劳动场景和生活习俗。在歌曲内容上,也体现了山西民歌的自然美。如《提起哥哥走西口》歌曲真实的再现了男女间真诚、率直难舍难分的爱情。如左权民歌《狼牙山战斗》,再现了抗击日军的战斗场面;如抒发对生活的热爱的民歌:《绣荷包》;如节日或喜庆场合演唱的歌曲:《观灯》;还有赞誉英雄的民歌:《歌唱英雄刘胡兰》,等等。
山西民歌歌声中再现了山西人民真率自然的生活、劳动和情感等各个方面,虽然歌声中有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但歌声中却律动着人的本体生命活力,充分体现了“唯乐不可以为伪”和“贵真法天”的音乐美学思想。
二、淳朴、真挚的情感美
歌不离情,情不离歌,民歌的情感美在于对人心灵——情感活动的揭示。正所谓:“凡音者起,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此言揭示出民歌的本源在人心感物,是人性的本真自然和率性之真的展示。
山西民歌的情感美源于黄土高原大山横亘、沟壑纵横的封闭地理环境阻碍了人民的交流与沟通,加之中国传统的中和、无为思想深深地渗透进人民的血液里,闭塞的环境、贫困的生活又加深了人民内心情感的强烈冲动和渴求。人们只有一展歌喉,通过歌声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渴望,去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展示美丑观、善恶观。
山西民歌除少数反映历史题材、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民歌外,山西民歌绝大多数是情歌,充满悲欢喜悦,苦辣甜酸,诉说着对家乡、亲人、土地的爱恋真情。如表达爱慕之情的民歌:河曲民歌《眊你两回》,表现一位男青年两次探望恋人的过程和对恋人的赞誉;如表达相思之情的民歌:左权民歌《苦相思》,通过一女子做活、吃饭时的心神不定,表达了对情人的日夜思念;如表现情人相会的民歌:河曲民歌《依心小话话说不完》,歌曲把恋人相爱相恋之情,细腻委婉,非常传神地刻画出来。在反映对家乡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如对劳动热爱的民歌:《捡麦根》;如对家乡思念民歌:《夸土产》,等等。
山西民歌不仅“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即表现人的真情实感,表达人民的美丑观、善恶观,而且具有“乐也者,动于内也”,即对人的心灵、情感具有净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