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民歌 >

淳朴优美的山西民歌的美学意蕴(2)

2009-05-04 08:4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孙跃云
三、质朴、鲜活的音乐美 黄土高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山西方言的发音特点,使得山西民歌的自由性和随意性的散板特性与西方音

三、质朴、鲜活的音乐美

黄土高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山西方言的发音特点,使得山西民歌的自由性和随意性的散板特性与西方音乐节拍比较固定的规律和整板音乐相比,具有更强、更丰富的表现力和戏剧性效果,有着高亢、悠扬、质朴、鲜活的音乐个性和风格。

小调是人们从事不太繁重的劳作时哼唱的小曲。其旋律优美动听,热情活泼,情感表达含蓄、曲折而有节制,形式上较规范,以二句式乐段结构为其基本形式,体现着“起、承、转、合”的规律,而这种乐段结构的变化形态又是多种多样的。小调常将情感抒发寄托于叙述性的旋律和唱词之中,抒情与叙事交融在一起。山曲是适于在山野或高原演唱的民歌,山曲不同于小调,其音乐表现为形式短小、单纯,一般为上下两句的乐段结构。词、曲格律均较自由,多无规整节拍。曲调跳进多,音域宽,旋律起伏较大。旋律高亢、悠远、自由和富有山野风味,便于歌唱者抒发自己的感情。

山西号子也有着节奏鲜明有力,音调单纯流畅,情绪乐观豪放等音乐美特点。主要分布于晋中和晋东南地区,其曲调典雅,结构严谨,由序曲、正曲、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和尾声固定不变,正曲部分则可以由唱者随意发挥。

山西方言的音韵特点也直接影响着山西民歌的旋律、节奏、调性、润腔等表达,它可以模仿特定的自然音响,对歌曲感情的表达,旋律的发展,节奏的变化,音乐形象的丰富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衬词和衬腔的运用是山西民歌歌词的主要特色。如晋北民歌《满村村就数妹妹好》中:“满天天、一苗苗”等叠字的使用,使得节奏、旋律跳荡激越,曲调流畅、优美。小调《会哥哥》中“亲呀亲呀咳呆呀咳呆”衬句的运用,歌词充满关切的亲情又不无调侃,使得歌曲始终都跃动着生命的活力。民歌中象声词的使用也体现出山西民歌的音乐特色。如民歌《割莜麦》,割莜麦的声音“嘶哆”和刨山药的声音“咯嘣”,给音乐的表现力提供了广阔空间。比喻在山西民歌中也广泛运用,如“开花调”,其歌词有很大的即兴性。浓重的乡音赋予山西民歌亲切感人的魅力,七沟八墚的黄土地给予山西民歌跌宕起伏动人的音乐旋律,山西民歌音乐所呈现出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四个不同的音乐色彩区,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展示了山西民歌鲜活、质朴的音乐美。

四、尚俗、含蓄的民俗美

“歌因事而发,以观风俗”。民俗与民歌往往同时存在,相互渗透。民歌反映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民俗是民歌产生的土壤与存在的根基,并为民歌提供了活动发展的舞台空间。民歌包容了山西人民的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等诸多方面,歌声中表现出真、俗、趣的民俗审美特征。

从山西民歌的歌词看,山西民歌歌词浅显、通俗、易懂,是“词浅”而“意深”。这是因为,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方言俗语(包括衬词、叠字、象声词等)已化为人民生命里的基因,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精神。如民歌《交城山》,歌中的“灰毛驴”、“山药蛋”等乡语,会使远在异乡的山西人倍感亲切,生发出对故乡——交城山的深切怀念。

从山西民歌所反映的内容看,歌唱也被自然地“溶解”到所有日常劳动、社交、节庆、恋爱和生冠婚丧的活动中了。

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山西民歌,不论是反映岁时节令、婚丧嫁娶和祭祀,还是对自然风貌和生活习俗的描写,始终孕育着尚俗、含蓄的民俗风情,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生命力,是一部活生生的山西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的再现。

五、和谐、深邃的意境美

当我们站在黄土高原这一大舞台上,人、天地和音乐和谐地融为一体之时,我们便会有完全不同于音乐厅的感受。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和视听技术包装的歌声,这样唱出来的民歌是那样的鲜活、落泪和动情,让人完全陶醉于歌声里。

“乐者,天地之和也”,《乐记》所云“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思想,揭示了人、民歌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情与景二者相互共生、融合,不可分离。歌手不是先有“情”才找与之相应的“景”;也不是先有“景”,再纳入一定的情,情景是相互生发和依存的,达到“天籁之音”。

意境美是指民歌与地理环境之间有着比其它文化现象更为密切的关系。因为,山西民歌的音乐构成要素和表现方法与黄土高原的地貌地形紧密相关,其民歌旋律是与起伏跌宕,恢弘苍凉的黄土高原地理环境以及黄土地所孕育的乡谚土语紧密连在一起,并且是以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为内容,从创作、演唱都融和了人的灵性和大自然的性格,构成了歌手、自然景观和音乐旋律完美融合的境界。如民歌《走西口》,人们北望那割断对亲人思念连绵不断的大山,唱者泪下,听者咽噎,思念之情回荡在山野之间。

山西民歌因地、因景和因人所产生的意境美,使人激发起“意在言外,情在言外”想象,不仅达到了情与景相融,思与境相谐,意与象相映,心与物相契,情景心物妙合无垠的境界,达到了歌手、天地、音乐自然浑成的意境,而且使审美主体获得精神的超越,找到真正属于自我的本体境界。

山西民歌历经岁月,像种子一样,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生长,为民众所接受、喜爱和传唱,是长久以来生活在黄土地上的山西人民,用充满黄土味真挚、醇朴的歌声寻找精神家园的本真活动,进而展示出了其精神需求的自足艺术世界,从而孕育出了深厚的音乐美学意蕴。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