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民歌 >

再唱一曲信天游

2009-11-30 09:47
来源:《新世纪周刊》 作者:佚名
陕北民歌以其博大的内容、活泼的形式、自由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精妙的语言,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章。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2008年8月2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奧运会闭幕式上,张也、陈思思等中国歌手唱起了这首好听的云南民歌,根据《小河淌水》改编成的《今夜月明》。此前,这首古老的民歌在云南弥渡传唱了60多年。4年前的雅典奧运会上,江南民歌《茉莉花》大出风头。伴随奧运会在中国的精彩开幕和落幕,中国民歌再次被隆重地推上了世界舞台的前端。

刚强不过陕北人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各个地方的文化在不断融合同化,但又顽强地显示着各自文化的特性,陕北民歌就是大同化过程的产物之一。

陕北民歌

陕北,一片古老而淳朴的土地,经过了数千年的沧桑,至今仍保留着“重情、重义、轻利、憨朴、坦荡、古朴”的传统性格。

陕北文化艺术渊源已久,远久的秦文化对这一广袤的地区有深远的影响。秦军之调,汉曲之声,为这一地区文化烙上深深的印迹;唐舞之乐,宋风之雅,使之有别于西部民歌而成一统,可谓‘似于西部文化,别于古老民谣’。陕北人坦荡,刚强,这是一种道德准则,一种社会风尚。许多民歌反映了陕北人的这种气质“羊肚子手巾三道道红,刚强不过陕北人;脚踏地来头顶天,世上的好汉咱一个担”。

陕北文化就是多种文化的交融、汇合而成的特殊形态。保守与开拓,怯懦与勇敢,开放与守旧,畏缩与开放,柔韧与侥幸,勤劳和懒散,消极等待与积极进取等等交织在一起,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矛盾而统一,形成自身的特点。

作为陕北文化艺术的形式之一,陕北民歌体现出这种文化的重要内涵。它们像奔腾的黄河一样源远流长,不断地飘荡在黄土地上。它是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的山男野女们世世代代共同创作和续写的生活史歌。陕北民歌,既有歌的特点,也有曲的形式。曲调上融入了秦晋的高亢,汇集了塞外粗犷的深沉。

随口而咏,随情而吟

“民歌起源于劳动亦起源于爱情”,陕北情歌是陕北民歌的精华。陕北情歌是陕北高原特定地域环境中,融爱、情欲与原始的野性为一体的奇特的爱情史诗。

陕北高原闭塞,贫瘠,荒凉,孤寂,人们随口而咏,随情而吟,不拘一格的直爽表达,是这个特定地域的奇特表现方式。流传甚广的《人人都说咱俩个好》直白、坦荡,较为经典:

人人呀都说咱们俩个好,阿弥呀陀佛只有那天知道;

人人呀都说咱们俩个好,担了个虚名没揣过手;

人人呀都说咱们俩个有,直到如今没亲过口。

还有一首名叫《女孩寻汉》的酸曲,表现了女孩子们渴望着爱情的到来。“女孩上十八,营生不想挖,叫一声奴妈妈,快给奴寻婆家”。流传在子长县的《牡丹花》更是将妙龄少女渴望异性的心理表现出来:

“牡丹花今年十八春,无有个媒人来说亲,急得我哼了几哼;

二老那爹娘大有差,十七、八的女娃子不给寻婆家;

人家的女娃够多少,十三、十四都出嫁,十五、十六就怀抱娃”。

席勒说“感情冲动先行这一特点是我们了解人的自由的全部历史的钥匙”。陕北情歌之所以名扬四海,引起全球各界人们的喜爱和共鸣,在于它所反映的人生哲学主题和爱情忠贞的道德观,高度统一概括了情爱的自由性、神圣性,是情、欲统一的审美深化。

信天游,也称“顺天游”、“山曲儿”,它是富有陕北特点的一种山歌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民歌的花苑里放着奕奕光彩。

信天游的歌词基本是以上、下句基本格式的两句体,人们称它为“信天游”体。上句多为起兴,下句点明主题,诗体简明,一目了然。仅仅两句就可表现一个完整的意思和情绪。如:《你妈妈打你不成材》:“你妈妈打你不成材,露水水地里穿红鞋。”只有上下句结构。有些“信天游”体句式却是多段体的抒情诗和叙事诗,每段的曲谱完全一样或稍有不同,歌词是多段体诗。如《媳妇受折磨》、《蓝花花》、《赶牲灵》、《蟠龙街》等。

在句法上,是以七言节奏为躯干的自由体,词的字数可长可短,有六字、八字、九字甚至十一、二字,这主要是由于使用了陕北方言的结果。口语化的诗句,自然活泼,起兴妥帖,比喻巧妙,形象生动,“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咱们的游击队回来了。”“长长的杂面软软的糕,至死也忘不了你的好。”陕北民歌歌词中迭字很多,如“羊羔羔”“酒盅盅”“苦豆豆” ,加上“呼啦拉”“风沙沙”类的象声词和“了”“哩”“啦”等语尾词的连用,及变幻无穷的韵脚转换,读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琅琅上口,表现出自然和谐的音乐美。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