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民歌 >

古代音乐活化石——超化吹歌

2011-06-02 09:15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鱼禾
歌队十九位艺人出现在面前的时候,看着他们的编队和手上的乐器,已是肃然起敬。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间交响乐队。

 
最早知道河南新密南部超化这个小镇,是从朋友的文章。他曾为重修超化寺写赋,其间有句“稻绿平畴,芦苇披拂”,用以述说超化的自然环境,令我过目难忘。超化镇建于北魏,以佛教名刹超化寺名,超化寺则藉由佛教梵语“超凡化度,脱俗绝尘”而名。一个兼有自然之美和宗教肃穆的地方,滋养出被音乐界专家称为“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吹歌,当是不足为奇的事了。
 
 
吹歌队十九位艺人出现在面前的时候,看着他们的编队和手上的乐器,已是肃然起敬。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间交响乐队:两管,四笙,两笛,两箫,云鼓、云锣、大锣、木鱼各一,大铙、手镲、小镲、碰铃各一对。
 
演奏开始,第一支曲子是《传令》。起调高亢悠扬,有着古战场的惨烈和风卷云舒的庄严。由名字推测,应是当初皇家专用的军礼乐。然后是《撞倒墙》,民俗成分较多,但是它的气势,仍为一般民间吹奏望尘莫及。那种骨子里的庞大和从容不迫,即使在残缺的结构里,仍有震撼人心的力道。接下来,由《青河令》《满州》,而《神童子》《爬天桥》《三宝》。结束了,围坐的朋友们意犹未尽。乐队就把正在排练中的《观音灵感》吹奏一遍。这是吹歌中典型的寺庙音乐,庄严肃穆之外,有宫廷音乐的盛大和典雅。细听之下,那种直觉的丰盛、阐释的克制,那种空旷与简约,都含有原初无杂质的美感。也许成就圆满的途径,正在于这种渗透了凡俗感觉、又不藉由具象符号表达的醒悟。面对一种无法企及也无力深究的博大,我不禁肃然端坐。
 
管与笙
 
起初,我没有从这种以管子为主旋律的合奏中分辨出管子的声音,直到吹奏《观音灵感》,笙笛先起,管子后进,才十分清晰地觉察到它令人震撼的音色。那个长不足尺的小小的管子,竟是激昂清透、变幻莫测。管子进入,整个合奏立刻变得宏阔、明亮,有了丰富的细节。
 
走近细看那支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管子。当年,它是只有皇家才有的宫廷制品,管柱由黄铜精铸而成,哨片特选山涧溪地多年生芦苇。制法也很讲究,取芦苇根部向上第三节,截取一寸磨制。如此精致的东西,制作工艺已经失传,后来制作的管子,音色与这支已是相去甚远。不唯管子,超化吹歌中的笙,原来所用俱为特制的十八苗笙。如今,最后一盘十八苗笙已经损坏,无人能修,吹歌队用的也就是普通的十四苗笙了。
 
想象这个无可挽回的过程,是令人惋惜的。不过,即便如此,我仍十分佩服超化每一位吹歌艺人的坚持。超化吹歌行规很严,从不参与婚丧服务或商业演出,只用于拜会朋友,参加祭祀典礼、庙会和娱乐。直到现在,吹歌队仍然恪守这项规矩。在生存压力尚且巨大、吹歌演奏摒弃物质利益的情况下,他们口耳相传,把这种古老艺术的气脉接续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件难能可贵、值得敬仰的事。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