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中国画:入古者深,出古者远(2)

2009-07-21 14:11
来源:东方书画网 作者:孔繁静
有的人认为国画可以脱离诗,脱离书法,可以另辟蹊径等,根本之处就在于它舍弃了中国画生存的基本土壤。中国画凸显出的:笔精墨妙,墨是由笔而生,

有的人认为国画可以脱离诗,脱离书法,可以另辟蹊径等,根本之处就在于它舍弃了中国画生存的基本土壤。中国画凸显出的:笔精墨妙,墨是由笔而生,墨是受笔的支配和制约,因而才有“墨以笔为精骨”、“书画同源”之论。回归传统不是机械地重复。明代唐寅的山水,师从南宋周臣,周臣画又规范临摹于李、刘、马、夏,加上他本人的文心、诗心和放浪洒脱的失意心,演变而成,是与前贤同列。有人认为石涛“法自我立”,其成就与前辈无关。而资料表明,他是在对古代名家潜心研究、悉心摹仿的基础上而成为一代大家。值得探讨的是,他学习成法而善于脱化,师法自然又融入自我,在传统技法上创立一个新面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使画面效果更强烈,其特征是在时代的演变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

需要引起我们警觉的是,不能把创新理解成为标新立异,单纯地为创新而创新。李可染先生曾说过:“抱着急躁情绪或侥幸取巧的心理,不重视基本功的锻炼,实际上是认识上的浅见,将来必定要吃大亏”。中国画不是脱胎换骨,而是在传统基础上诞生新的生命。艺术家应认识我们既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者,也是绘画艺术道路上的创造者。

在世界美术史上,曾分化出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以再现客观世界为主的写实型艺术,以西方古西腊的“黄金律”和“维纳斯塑像”为标准;一种是以表现主观情思为主的写意型艺术,以东方中国战国时期的“太极图”和“龙凤图”为范例。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存在着根本的区别:西方绘画基础在科学,倾向于写实,尊重于客观。

中国画注重于精神,从具象到抽象,从激情到理智,是生活的感觉,是以简洁的构思、构图、灵动的笔墨,把意趣节奏、美感韵律表现出来。中国画就是注重精神的代表之一,最突出的特点是有较强的诗意性,包含着文化修养,吴镇、文征明、唐寅等都是同时具有诗、书、画才能的典型人物。中国画在绘画语言上也有传统的特点——书法性,点、线、面的每一笔都讲究来历、讲求力度;并包含着文化修养,包括生活的历练、素养的积淀和思想境界。这种种的要素构成了中国画强有力的生命力。在中国美术史上,唐代的人物,宋、元的山水,在世界范围内就有很高的地位。当今,如果一味以现代性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在推理和判断中,往往把中国艺术融入西方式的逻辑中。并且,在这种思潮的引导下,出现的 “实验”型的作品,作为“接轨”,其结果就是,有一部分作品实质是在盲目地嫁接和拼凑,成了非中非西、不伦不类的“夹生饭”作品。

中国画每一次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决不单是拿来主义。如果毁掉的是以几千年来的东方美术史为代价,只把西方现代的评判标准拿来评判中国画,我看是错误的。中西画作为两大不同的体系,都有其各自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发展基础,两者是有借鉴和融合的空间。如著名美术家林风眠先生,他的代表作《莲花》颇有时代感,其境界全然是东方艺术的韵味。当代艺术家的责任,是如何在这个东西文化、生活理念已经交融的基础上,如何提高中国画、创新中国艺术精神,从内在艺术生命的角度,找到中国绘画传统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点,赋予中国画美学新的生命。

推进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是每个艺术家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今天的现代是建立在昨天传统的基础上,同时也是明天的传统。激发新的绘画语言符号,追求基于现实的艺术境界,让中国画美学传统持续地作为世界艺术之林的优秀一枝,中国画才能拥有辉煌的昨天、更有灿烂的今天和明天。历史绘画的繁荣使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基于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是,“继承”并非是固守传统,借鉴也不能盲目“搭车”,是必须看清楚的。让我们真正理解继承与发展,那就是:“入古者深,出古者远”。

(责任编辑:淡墨青衫)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