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且谈核心员工的管理(中)

2009-07-30 15:34
来源:网络 作者:陈建辉
核心管理者,正如象棋中的“车”,他有他的有点——长驱直入、行动力强,也有他的不足——行动不定、难以持久……

刚易折,强难久

核心员工往往会因为在企业的不可替代性而自认为是“非常之才”,就像“车”一样桀骜不驯,独来独往。其实,纵观象棋的各种战术,我们会发现“车”这样一个有战斗力的棋子,它与其他棋子协同作战的招数却是比较少的。因此,在人们大赞核心员工的过人能力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认为他们对团队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严重影响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状态,因此大可将其换掉。

中英人寿资深主任刘晓岚就曾表示,“不听话的非常之才你能容忍吗?”第一个反应是“不能”,继而深入地思考了一下,仍然是“不能”!其实,这个命题包含了两个层面的问题:其一,不听话的非常之才你能容忍吗?其二,应该容忍不听话的非常之才吗?对于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不听话的非常之才是否能容忍,归根到底反映的是这个人的气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有着良好气度、有着极强兼容性的人是可以包容万物的。如果这个“非常之才”对于整体目标的实现确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一些“不听话”的表现又何足挂齿呢?但是如果继续在这里谈论“气度”和“包容性”,也就失去了我们提出这个命题的意义。

其实,这个命题的症结主要还是集中在第二个层面,即“应该容忍不听话的非常之才吗?”尤其是当核心员工的“非常之举”已经严重影响到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状态时,当他们的一意孤行影响到整体工作的效率时,甚至当他们的“不听话”反映在“中饱私囊”上的时候,我们又应该如何呢?

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团队的工作方式已广被采纳。在团队协作中,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是重要的,因为每一个岗位都不可或缺;但与此同时,每一个组织成员也是微小的,因为离开了其他岗位的支持,仅凭个人力量完成一项庞杂的工作是不现实的!这种情况下,在一个恃才放旷的人和一个健康的团队之间,你会倾向于哪一边呢?同样,当一个人与团队格格不入的时候,从领导者的角度来看,他也要选择牺牲个人、保全多数,这是多数领导者的生存法则。

何况,“非常之才”并非必不可少。一个不容置疑的现象是,在当今社会,人才的替代性已日益增强。一些资深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确是“人才难觅”,但是初级和中级人才库却可以用“人才爆棚”来形容。“不听话”大可以将其换掉,为什么一定要以“容忍”的姿态去迁就他呢?或许正因为有这种“替代性”压力的存在,一切反而可以朝良性的方向发展呢!“非常之才”之所以桀骜不驯,之所以缺乏合作精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以为自己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企业离开自己就玩不转,而实际上,由于人才的可替代性,企业对“不听话”的“非常之才”的“排挤”是迟早的事。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没有找到替代人物的时候还可以容忍一段时间,一旦找到了同类人才,立即就会将“不听话”的“非常之才”扫地出门。

任何人才都需要“紧箍咒”。一直觉得《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是耐人寻味的。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和神通广大征服了许多人,他是当之无愧的“非常之才”。他之所以被套上了一个紧箍咒,正是因为他的“不听话”。即使唐僧慈悲为怀,仍然要借助紧箍咒来管理他。试想如果没有这个控制杠杆,即使孙悟空的个人力量再大,西天取经的任务也是不可能完成的。谈到这里,我也延伸出一个想法,当今社会里,不听话的“非常之才”还有生存的土壤吗?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一个没有合作意识、妄自尊大甚至虚伪、贪婪的人是很难被他人接受的。没有伯乐、没有观众,“非常之才”也只能空有怀才不遇的落魄。对于不听话的“非常之才”,容忍既是一种迁就,也是对于他个人以及他所在组织的不负责任。改变他,提升他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