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夜风生碧柱 春水咽红弦——唐诗与古筝(4)

2009-08-10 13:18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四) 古筝的韵味婉转深长,音色古朴浑厚,古筝的演奏手法也丰富多样,传统的演奏技巧一般右手弹弦,左手职按,右手如:托、劈、摇、撮、挑、抹

(四)

古筝的韵味婉转深长,音色古朴浑厚,古筝的演奏手法也丰富多样,传统的演奏技巧一般右手弹弦,左手职按,右手如:托、劈、摇、撮、挑、抹、剔、摘、打等,左手主要有:吟、揉、按、推、滑、点等。古筝刮奏的琶音效果极佳,犹如流水淙淙,十分动人。

唐诗中描述古筝演奏之技巧,令人惊诧不已: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白居易《筝》

寸心十指有长短,妙入神处无人知。独把《梁洲》凡几拍,风沙对面胡奏隔。——顾况《李湖州孺人弹筝歌》

当头独坐枞一声,满座好风生拂拂。天颜开,圣心悦,紫金白珠沾赐物。——吴融《李周弹筝歌》

忽然高张应繁节,玉指回旋若飞雪。凤萧龙管寂不喧,绣幕纱窗俨秋月。——卢纶《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

诵读这些诗篇,怎不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当头独坐枞一声”、“满座好风生拂拂”。或“风沙”,或“飞雪”,或“断雁”,或“飞蓬”唐代弹筝技艺之高,于此可见。诗人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古筝演奏的高明,而且言简意赅地表现了音乐的效果之动人,用“珠联”比喻乐声之明快流畅,用“刀截”比喻乐声之清脆急速,嘎然而止。以“凤萧龙管”映衬筝乐之声势,这一连串的比喻,形象生动的描绘了优美动听的音乐,使人感受到音乐的强弱和节奏的快慢,读来令人“如听仙乐耳暂明”、“妙入神处无人知”。

唐代诗人的不朽篇章,是一份无价之宝,三言两语是无法完美的表达唐代诗歌中古筝艺术的,张祜的“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是对唐代古筝艺术的最为精辟的概括,其对古筝艺术魅力之深远,情趣之纯朴,令人产生无尽的深思遐想。当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单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使人从文学形象中感受到音乐的形象也是相当困难的,其间不难看出诗人们不凡的音乐修养和文字功底。以音乐“翻译”成文字,这也是每个音乐家所不能理解的,然就在古乐尚不能流传至今的音响而言,我们不又是在这些音乐诗中来咀嚼回味这些古乐的韵味吗?

(责任编辑:碎潋)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