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视频详见:电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
苏州大学的校园粉墙黛瓦。每年春天,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在风景如画的教室里选修昆曲艺术课程。老师们多数是在自己求学的年代迷恋上水墨昆腔的。如今,他们希望昆曲仍然能够唤起一部分青年学子的热情。
苏州——六百年前,正是这片温婉的水土孕育了昆曲。随后,通过遍布全国的江南文人和商人,昆曲也随着大运河飘入了中国的各个角落。根据清代康熙年间的记载,山西、贵州、银川等交通闭塞的地区,都出现了昆班艺人的踪迹。
从明代万历到清代乾隆的两百多年,是昆曲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传奇的创作高潮,催生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比肩的戏剧大师。二人一个重视文词,一个严守曲律,因而有了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同时期的许多曲家和作者都参与到这场争论中。昆曲,也随之翻开了新的一页。
当我们回首昆曲的这段往事,注意到那时的文人墨客曾经传颂过这样一场婚礼:公元1620年,女诗人商景兰嫁给了晚明三大才子之一、也是昆曲史上一位重要的戏曲理论家,祁彪佳。这对才子佳人,都是昆曲的忠实爱好者。我们从祁彪佳生前的日记中看到,他们在七年的时间里,观赏、品评过的昆曲作品,多达86种。
祁彪佳和商景兰琴瑟和谐的感情生活,为无数文人羡慕不已。那时的昆曲舞台,搬演最多的也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1645年,清军攻进杭州城。此时,祁彪佳正在杭州做官。润六月初四,他收到了满清政府的聘书。两天后,祁彪佳为了保有自己对大明王朝的忠贞,选择了投湖自尽。这对才子佳人25年的美满姻缘,遭遇了家国之难,转眼已是人鬼殊途。
在朝代更替的动荡中,很多人遭遇了和祁彪佳相似的命运。今天,我们在《明史》的列传中,可以看到长长的殉国官员名录,记录在册的,数以百千记。他们有的是战死,有的是不屈被杀,有的则和祁彪佳一样,自杀殉国。每个人的命运都因为这场历史变故发生了改变。
祁彪佳殉国后不久,一位逃难的孕妇在兵荒马乱中生下了一个男婴。他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戏剧大师,洪昇。
洪昇与稍晚诞生在山东曲阜的孔尚任,被世人并称为“南洪北孔”。这两位作家一南一北,相隔十年,创作了两部震动剧坛的作品——《长生殿》与《桃花扇》。这两部作品,既是昆曲舞台上的霸主,也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明珠。
洪昇的家族在钱塘属于旺族,他自幼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15岁就创作了很多诗词歌曲,在当时小有名气。然而洪升在仕途上,一直不顺利。43岁完成《长生殿》时,他已经在国子监做了二十年的太学生,始终没有得到一官半职。
历时十年的《长生殿》终于完稿,对洪昇来说,多少是个安慰,他迫不及待地呼朋唤友,在寓所内召集伶人演出。当时,佟皇后刚刚病逝,正处于禁止一切娱乐活动的“国殇”期间。洪升遭到举报,被抓进了刑部大牢,一起观剧的50多人全部受到株连。当时,有人做诗感叹:“可怜一出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