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园艺 >

说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谈(四)(2)

2009-04-13 15:06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景之显在于“勾勒”。如红梅阁,即名如此,当以红梅出之,无奈数顷之地遍植红梅,名为梅圃可以,称园林则不当,且非朝夕所能得之者。我建议园贯以

景之显在于“勾勒”。如红梅阁,即名如此,当以红梅出之,无奈数顷之地遍植红梅,名为梅圃可以,称园林则不当,且非朝夕所能得之者。我建议园贯以廊,廊外参差植梅,疏影横斜,人行其间,暗香随衣,不以红梅名园,而游者自得梅矣。其景物之妙,在于以廊“勾勒”,处处成图,所谓少可以胜多,小可以见大。

园林密易疏难,绮丽易雅淡难,疏而不失旷,雅淡不流寒酸。拙政园中部两者兼而得之,宜乎自明迄今,誉满江南,但今日修园林未明此理。

古人构园成必题名,皆有托意,非泛泛为之者。清出杨兆鲁营常州近园,其记云:“自经堂后买废地六七亩,经营相度,历五年于兹,近似乎园,故题曰近园。”知园名之所在,谦抑称之。前年于马鞍山市雨湖公园,见一亭甚劣,尚无名。属我命之,题为“暂亭”,意在不言中,而人自得之。其与“大观园”、“万柳堂”之类者,适反笔出之。

苏州园林,古典剧之舞台装饰,颇受影响,但实物与布景不能相提并论。今则见园林建筑又仿舞台装饰者,玲珑剔透,轻巧可举,活象上海城隍庙之“巧玲珑”(纸扎物)又如画上临摹本,搔首弄姿,无异与东施效颦。

漏窗在园林中起“泄景”、“引景”作用,大园景可泄,小园景则宜引不宜泄。拙政园“海棠春坞”,庭院也,其漏窗能引大园之景。。反之,苏州怡园不大,园门旁开两大漏窗,顿成败笔,形既不称,景终外暴,无含蓄之美矣。拙政园新建大门,庙堂气太甚,颇近祠宇,其于园林不得体者有若此。同为违反园林设计之原则,如于风景区及名胜古迹旁,新建建筑往往喧宾夺主,其例甚多。谦虚为美德,尚望甘当配角,博得大家的好评。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此亦风景区花树栽培之卓见,匠心独具。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同为千古绝唱。前者说明桃花宜群植远观,绿茵衬繁花,其景自出;而后者暗示“借景”。虽不言造园,而理自存。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