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园艺 >

说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谈(八)

2009-04-13 15:3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荒园非不可游,残篇非不可看,要知佳者虽零锦碎玉亦是珍品,犹能予人留恋,寸其真耳。

一园之特征,山水相依,凿池引水,尤为重要。苏南之园,其池多曲,其境柔和,其池多方,其景平直,放水本无形,因岸成之,平直也好,曲折也好,水口堤岸皆构成水面形态之重要手法。至于水柔水刚,水止水流,亦皆受堤岸之左右之。石清得阴柔之妙,石顽得阳刚之健。浑朴之石,其状在拙;奇突之峰,其态在变,而丑石在诸品中尤为难得,以其更富有个性,丑中寓美也。石固然有刚柔美丑之别,而水亦有奔放宛转之致,是皆因石而起变。

荒园非不可游,残篇非不可看,要知佳者虽零锦碎玉亦是珍品,犹能予人留恋,寸其真耳。龚自珍诗云:“未济终焉必飘渺,万事都从缺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世间难免余情绕。”造园亦必通此消息。

“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夜山底,晴山近,晓山高。”前人之论,实寓情观景,以见四时之变,造景自难,观景不易,“泪眼问花花不语”,痴也。“解释春风无限恨”,怨也。故游者必有情,然后有兴,钟情山水,知己高泉,其审美与感受之深浅,实与文化修养有关。故我重申不能品园,不能游园,不能造园。

造园综合性科学也,且包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浅言之以无形之诗情画意,构有形之水石亭台。晦明风雨,又皆能促使其景物变化无穷,而南北地理之殊,风土人情之异,更加因素增多。且人游其间,功能各取所需,绝不能以幻想代替真实,故造园脱离功能,故无佳构,研究古园而不明当时社会及生活,妄加分析,正如汉儒释经,转多穿凿,因此古今之园,必不能陈陈相因,而丰富之生活,渊博之知识,要皆有助于斯。

一景之美,画家不可以同笔法表现之,文学家可以各种不同角度描写之。演员运腔,各抒其妙,那宗那派,自存面貌。故同一园林,可以不同手法设计之。皆由观察之深,提炼之精,特征方出。余初不解宋人大青绿山水,以朱砂做低色赤,上敷青绿,怡游中原嵩山,时植盛夏,土色皆红,所被草木尽深绿色,而楼阁参差,金碧辉映,正大小李将军之山水也。其色调皆厚重,色度亦相当,绚烂夺目,中原山川之神乃出。而江南淡青绿山水,每以赭石及草青打底,轻抹石青石绿,建筑勾勒间架,衬以淡赭,清新悦目,正江南园林之粉本。故立意在先,协调从之,自来艺术手法一也。

余尝谓苏州建筑及园林,风格在于柔和,吴语所谓“糯”,扬州建筑与园林,风格则多雅键,如宋代姜夔词,以“键笔写柔情”,皆欲现怡人之园景,风格各异,存真则一。风格定始能言局部单体,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山叠何派,水引何式,必须成竹在胸也,才能因地制宜,借景有方,亦必循风格之特征,巧妙运用之。选石、择花、动静观赏,均有所据,故造园必以极镇静而从容之笔,信手拈来,自多佳构。所谓一气胜之,必总体完整矣。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