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琴棋书画 > 园艺 >

说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谈(六)

2009-04-13 15:1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风景区多茶室,必多厕所,后者实难处理,宜隐蔽之。今厕所皆饰以漏窗,宛著“园林小品”。

风景区之路,宜曲不宜直,小径多于主道,则景幽而客散,使景可寻、可游。有泉可听,有石可留,吟想其间,所谓“入山惟恐不深,入林惟恐不密。”山须登,可小立顾盼,故古时留用蹬道,亦符人类两足直立之本意,今易以斜坡,行路自危,与登之理相悖。更以筑公路之法而修游山道,致使丘壑破坏,漫山扬尘,而游者集于道与飚轮争途,拥挤可知,难言山屐之雅兴。西湖烟霞洞本由小径登山,今汽车达颠,其情无异平地之灵隐飞来峰前,真是“豁然开朗”,拍手叫好,从何处话烟霞矣。闻西湖诸山拟一日之汽车可毕,如是,西湖将越来越小。此与风景区延长游览线之主旨相背,似欠明智。游与赶程,含义不同,游览宜缓,赶程宜速,今则适正倒置。孤立之山筑登山盘旋道,难见佳境,极易似毒蛇之绕颈,将整个之山数段分割,无耸翠之姿,峻高之态。证以西湖玉泉山与福州鼓山二道,可见轩轾。后者因山势重叠,鼓能掩拙,名山筑路,千万慎重,如经破坏,景物一去不返矣。千古功罪,待人评定。至于入山旧道,切宜保存,缓步登临,自有游客。泉者,山眼也。今若于著名风景地,泉眼已破,终难再活。趵突无声,九溪渐涸,此事非等闲视之。开山断脉,打井汲泉,工程建设未与风景规划配合,元气大伤,徒唤奈何。楼者,透也。园林造楼必空透。“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境界可见。松者,(松)也。枝不能多,叶不能密,才见姿态。而刚柔互用,方见效果,杨柳必存老干,竹林必露嫩梢,皆反笔出之。今西湖白堤之柳,尽易新苗,老树无一存者。顿失前观。“全部肃清,彻底换班”,岂可用于治园耶?

风景区多茶室,必多厕所,后者实难处理,宜隐蔽之。今厕所皆饰以漏窗,宛著“园林小品”。余曾戏为打油诗:“我为漏窗频叫屈,而今花样上茅房”之句。漏景功能泄景,厕所有何景可泄?曾见某处新建厕所,漏窗盈壁,其左刻石为“香泉”,其左刻石为“龙飞凤舞”,见者失笑。鄙意游览大风景区宜设茶室,以解游人之渴。至于范围小之游览区,若西湖西泠印社、苏州网师园,似可不必设置茶室,占用楼台空间。而大型园林茶室,有如宾馆餐厅,亦未见有佳构者,主次未分,本末倒置。如今风景区以园林倾向商店化,似乎游人游览就是采购物品。宜乎古刹成庙会,名园皆市肆,则“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园林局将成为商业局,此名之曰:“不务正业”。

浙中叠山重技而少艺,以洞见长,山类皆孤立,其佳者有杭州元宝街胡宅,学官巷吴宅,孤山文澜阁等处,皆尚能以水佐之。降及晚近,以平地叠山,中置一洞,上覆一平台,极简陋。此浙江之东阳匠师所为。彼等非专攻叠山,原为水作之工,杭人称为阴沟匠者,鱼目混珠,以诈不识者。后因“洞多不吉”,遂易为小山花台。此入民国后之状也。从前叠山,有苏帮,宁帮,扬帮,金华帮,上海帮。而南宋以后著名叠山师,则来自吴兴、苏州。吴兴称山匠,苏州称花园子。浙中又称假山师或叠山师,扬州称石匠,上海(旧松江府)称山师,名称不一。云间(松江)名手张涟、张然父子,人称张石匠,名动公卿间,张涟父子流寓京师,其后人承其业,即山子张也。要之,太湖流域所叠山,自成体系,而宁扬又自一格,所谓苏北系统,其与浙东匠师皆各立门户,但总有高下之分。其下者就石论石,心存叠字,逞论相石选石,更不谈石之纹理,专攻“五日一洞,十日一山”,模拟真状,以大缩小,实假戏真做,有类儿戏矣。故云叠山者,艺术也。

鉴定假山,何者为原构,何者为重修,应注意留心山之脚、洞之底,因底处不易毁坏,如一经重叠,新旧判然。再细审灰缝,详审石理,必渐能分晓,盖石纹有新旧,胶合品成分亦各异,石之包浆,斧凿痕迹,在在可佐证也。苏州留园,清嘉庆间刘氏重补者,以湖石接黄石,更判然明矣。而旧假山类多山石紧凑相挤,重在垫塞,功在平衡,一经拆动,涣然难收陈局。佳者必拼合自然,画具画理,缩地有法,观其局部,复查全局,反复推敲,结论遂出。

近人但言上海豫园之盛,却未言明代潘氏宅之情况,宅与园仅隔一巷耳。潘宅在今园东安仁街梧桐路一带,旧时称安仁里。据叶梦珠《阅世编》所记:“建第规模甲于海上,面照雕墙,宏开俊宇,重轩复道,几于朱邸,后楼悉以楠木为之,楼上皆施砖砌。登楼与平地无异。涂金染丹垩,雕刻极工巧”。以此建筑结构,证豫园当日之规模,甚相称也。惜今已荡然无存。

清初画家恽寿平《颐香馆集》卷十二:“壬戌八月,客吴门拙政园,秋雨长林,致有爽气,独作南轩,望隔岸横冈,叠石峻(蹭),下临清池,(锏)路盘迂,上多高槐、柽、柳、桧、柏,虬枝挺然,迥出林表,绕堤皆芙蓉,红翠相间,俯视澄明,游磷可取,使人悠然有濠濮闲趣。自南轩过艳雪亭,渡红桥而北,傍横岗循(锏)道,山麓尽处,有提通小阜,林木翳如,池上为湛华楼,与隔水回廊相望,此一园最胜地也。”南轩为倚玉轩,艳雪亭似为荷风四面亭,红桥即曲桥。湛华楼以地位观之,即见山楼所在,隔水回廊,与柳荫路曲一带,出入亦不大。以画人之笔,记名园之景,修复者能悟此境界,固属高手。但“此歌能有几人知”,徒叹奈何!保园不易,修园更难。不修则已,一修惊人。

造园之学,主其事者须自出己见,以坚定之立意,出宛转之构思。成者誉以,败者贬之。无我之园,即无生命之园。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