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艺术 > 曲艺 >

慷慨悲壮激昂的《西城板》

2009-05-20 08:2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西城板源于北京的清音子弟书,清末流行于天津。子弟书大约产生于乾隆年间,有“东韵”、“西韵”之分。

83岁的马云山在演唱西城板《送崔通》。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 摄

西城板源于北京的清音子弟书,清末流行于天津。子弟书大约产生于乾隆年间,有“东韵”、“西韵”之分,西城调尤缓而低,一韵萦纡良久。由于至今东韵、西韵均无音响资料,故不知其曲调。但其中的西韵经过著名曲艺艺人石玉昆的改造,保存在今日的单弦中,尚能窥其大致风貌,东韵则难以知晓。

石玉昆,字振之,天津人,长期在北京从艺。经他改革后的西韵称为“石韵”或“石派书”。清末传入天津,经天津艺人的改造使其天津化,其吐字发音完全是天津话,不论说与唱都极富乡土气息,成为具有天津特色的曲种。著名演员有郝黄毛(郝庆山)、沈华庭等。由于最初流行于西城根一带,故名“西城板”

西城板唱腔慷慨悲壮激昂,唱法和曲调接近语言,内容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感情,因此深受津沽民众喜爱。当年在茶楼演出时,常座无虚席。民国初年,天津城北门脸有宝和轩茶社和海锐茶社,是专演西城板的地方。20世纪40年代西城板已经开始衰落,但建国后仍有沈华亭、吴静山及李永泉等在书场以唱西城板形式说书。“文革”后虽然还有高小川、刘小江等教唱传播,但流传不广,现在这个曲种已基本无人会唱,近于失传,殊为可惜。

曲种名家:石玉昆、郝黄毛(郝庆山)、沈华庭等。

(责任编辑:风霜一剑)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