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早在十几年前,东北文化的预热就已开始了。东北出了个“赵本山”,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促成了“东北文化”热。也就是从那时起,赵本山开始自觉地担负起了振兴东北文化的重担。紧接着,由他带起来的范伟、高秀敏等也跟着走进了振兴东北文化的行列中来,何庆魁、张惠中等一大批“笔杆子”也因黑土地而被镀上了一层金。他们极为自觉地组成了一支队伍,浩浩荡荡地驰骋在全国的文化圈中。东北文化全面振兴的战役由此打响。
东北文化的振兴是从赵本山开始的,小品是这次振兴的突破口,二人转是重点,接着是以雪村为代表的东北题材歌曲,直到今天,东北题材电视剧又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登陆。
鲜亮亮的东北品种
东北小品——东北文化的排头兵
“六年没见,听说小崔你忧郁了?”在去年“春晚”上,赵本山、宋丹丹和崔永元表演的小品《说事》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节目,这再一次证明了东北小品的不凡实力。
从赵本山到范伟再到高秀敏,从何庆魁到张惠中再到张猛,一批表演者配有一批作者,而这批作者的创作方式是量身订做,正因为如此,东北小品大获成功。
纵观东北小品,它豪放、幽默、诙谐、调侃,总能让人在笑声中体味世态炎凉,《昨天·今天·明天》、《红高粱模特队》、《拜年》等,生活在这里被浓缩。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兆林认为,东北人具有幽默的特点,幽默是小品的根,东北小品为什么受欢迎?除了与二人转有联系外,还因为它的平民化、地域性和思想性。
二人转——最具东北特色的文化品牌
谈到东北文化,二人转总是要放在很高的位置。东北人有句话,“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由此可见,东北人对二人转的喜爱。三百多年来,东北二人转就像一朵朴素的野花,在东北民间傲然开放。如今,二人转这一地方戏剧品种已经转出东北,“烧遍”中国大地,各路二人转艺术团体纷纷进军北京、广州、上海等各大城市的舞台。
2004年和2005年,长春和平大戏院的头牌演员和吉林省吉剧团联袂进京演出,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之后,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的“东北二人转名家名段演唱会”、“转星进羊城”、《秋天的二人转》转进首都剧场……演员们精彩的唱腔、惟妙惟肖的模仿能力、各怀绝技的特色表演让观众领略到二人转那别具一格的热辣风情和强大的生命力。今年,赵本山和辽宁民间艺术团预计要在全国几十个城市进行百场二人转巡回演出,要把二人转这把“火”再度烧旺。
二人转何以赢得全国观众的喝彩?有关专家认为,是这一剧种浓郁的平民性、与观众的“零距离”,使东北二人转成为观众的“宠儿”。吉林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关音光说,二人转是东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牌,“二人转之所以让东北及全国观众喜欢,是因为它表演形式丰富,二人转是集戏剧、歌舞和曲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人们看一场二人转相当于欣赏一台综合性文艺晚会。而且,二人转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二人转来源于生活,这让它浑身上下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体现了东北的民俗、民风,东北人天生那种幽默、大气、豪爽的性格特征全都体现于其中。”
赵本山也说过,看过了东北二人转,就可以了解整个大东北。
吉林省二人转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李鹏飞说:“提到东北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二人转。二人转已经成为最具东北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他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工作节奏逐渐加快,生活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放松,需要一种轻松、健康的文化节目作为消遣。二人转这一来自民间、内容幽默的文化节目恰恰迎合了人们放松的需求。“而且,二人转演员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根据台下观众的情绪变化,他们可以在舞台上进行创造性发挥,积极地与台下进行沟通。演员如此,台下的观众也一样,他们不是消极地欣赏,而是以激情、掌声、笑声,甚至是跟唱、帮腔与演员进行着交流。一场戏下来,演员与观众几乎是浑然一体,快乐共享。这就使台上台下的交流达到相互激活、共唱一台戏的整体效果。
东北风情戏剧
东北文化的奇葩不仅是小品、影视作品、歌曲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极具东北风情的戏剧也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