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人转属于曲艺中的走唱类,是广泛流传于东北三省及内蒙部分地区的民间歌舞演唱形式。原叫双调、蹦蹦、对口唱、双玩意儿、小秧歌等,1953年统一名称"二人转"。
二人转有300年左右的历史,是在东北民歌,大秧歌的基础上,吸收河北莲花落等形成的,故有"大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之说。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了以黑山为代表的西路、以大石桥为中心的南路、以吉林为重点的东路和以黑龙江为重点的北路四个流派。
演出形式除二人演唱外,还有一个演唱的"单出头"和多人演唱的"坐唱"等,两个以上扮成角色以女曲形式表演的,则称"拉场戏"。
西路二人转历史悠久,在东北二人转历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西路二人转艺人众多,技艺高超,影响深远,清末,黑山艺人庞风(庞傻子)艺盖群芳,行艺远及黑龙江、吉林及内蒙地区,门徒不下百人,遍及各地。刘福贵(刘大头)远闯吉林江东,被誉为"江东第一名丑"。张相臣(大玻璃棒子)留在吉林后成名。在众多传人中,李青山(大金镶玉)被首推为吉林二人转代表人物。西路二人转注重情节,说唱特点突出,讲究唱功和板头,尤善干板夺字,多用抢板且唱得紧,有时不用乐队,仅打一副竹板,通过板式变化,口似联珠,引得观众屏气静听。绝活多、杂耍性强,打大板、手玉子技巧高超,也是特色之一。
(责任编辑:潇湘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