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易学天地 > 教你好风水 >

穿越生死的中轴线:解析十三陵和紫禁城的风水(2)

2010-05-26 14:14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蔡伟
建都先建陵:十三陵的选址 通过靖难之役夺权后,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以避开南京不利的政治舆论环境。之所以选择北京作为首都,除了利于防卫
建都先建陵:十三陵的选址
 
通过“靖难之役”夺权后,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以避开南京不利的政治舆论环境。之所以选择北京作为首都,除了利于防卫蒙古的侵犯,还因为北京是他“龙兴之地”,“风水极佳”。
 
天下最尊贵的位置
南宋时代的著名理学大师朱熹就曾说:骥都正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诸山为第三重案。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骥都。朱熹所言的“骥都”当然不会是位于嵩山之南的北宋都城汴梁,而是暗指当时作为金国首都的北京。作为辽、金、元三代的都城,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沙漠,无论从军事、政治的角度还是“形势宗”所持的风水角度,都是封建时代中国建都的上佳之地。但在按照南京紫禁城的形制修建北京城和紫禁城之前,明成祖朱棣首先选择建设的,却是未来明朝皇室的陵寝。
 
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派礼部尚书赵羽工远赴北京城郊为自己选择陵地。次年3月,明成祖朱棣为迁都再次来到北京,并命赵羽工和江西风水术士廖均卿在北京周边寻找万年吉地。赵、廖二人最初选定京西燕家台,因与“晏驾”谐音,觉得不吉而作罢。后来廖均卿等人又勘察了北京西郊的狼儿峪和潭柘寺。由于明朝皇室姓朱,朱(猪)岂能入狼口?潭柘寺由于已经有寺院,不适合建陵墓,加上区域狭小,缺乏后世子孙陵寝建造的空间,只得放弃。直到最后,廖均卿才向朱棣推荐了位于北京昌平的天寿山地区(当时称黄土山一十八道岭峰)。在呈给明成祖的《朝献山图标章》中,廖均卿写道:“详察各处山川,堪建陵基者惟昌平州东黄土山一十八道岭峰美丽,真堪灵宝根基。”
 
永乐七年(1409年)四月,朱棣驾临昌平。同年五月初八正式点穴,开始动工兴建陵寝,并封黄土山为“天寿山”。永乐十一年(1413年),玄宫落成,被命名为长陵。除了南京的明孝陵,长陵是明陵中规模最大的陵墓。
 
天寿山的风水好在哪里
 
明朝人叶盛在《天寿山记》里作了这样的描写:皇陵(今十三陵所在地)山川形势壮丽,发源自昆仑山,通过华山、太行山等著名大山绵延数千里一直延续到北京西山。天寿山与这绵延数千里的龙脉属于同一脉络,且位于北部中国的正中,的确是最为壮美的地形,天寿山也正是天下众山的主山。明人李贤则在《大明一统志》中这样描述天寿山“形胜”的具体特征:“至此,群峰耸拔,若龙翔凤舞,自天而下,其旁诸山,则玉带、军都连亘怀抱,银山、神岭罗列拱护……实国家亿万年永安之地。”
 
帝王的升天之路
风水大师郭璞指出,风水上佳的陵墓应具备“四灵”,即所谓“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天寿山属于燕山山脉一支,发源于太行山,主峰雄峙于北,蟒山、虎峪环抱东西,龙山、虎山、灵山等在南面遥相呼应,西北部的流水汇集在群山环绕的中部平川,最后向东南流去。以长陵为中心的天寿山十三陵区,被周边山水围成一个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十余公里的椭圆形山间盆地,其周边山形完全符合郭璞对于“四灵”的要求。由于天寿山“起自昆仑”的特性,因此能与天上的元气相通,陵区风水真是无可比拟。
 
不仅如此,按风水说,天寿山正位于“北辰”(北极星)位置,山体周正,高大如屏。而十三陵风水最珍贵的地方,还在于天寿山长陵等陵墓的穴后“来龙”,这是决定“龙脉”贵贱的决定性因素。南唐何溥在《灵城精义》中指出:“龙之贵贱以‘格’辨。”明成祖长陵背后的天寿山主峰,确有一道龙脉,由高及低,迤逦而下,直至长陵穴地。而长陵背后的山,峦头浑圆,形如覆釜,五行属金,“形势宗”称为“金星峦山”,气势完美,尊贵无比。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