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之道,你要见道,明心见性,很容易,费而隐,道无处不在,拿佛家的话,尽虚空遍法界,你的头发到脚指头,到你鞋底下面,地下的泥巴狗屎那里都有,因为他无所不在。但是你要找他找不到。所以,在佛家叫如来藏性,无所不在。可是你要找一个如来藏性,你说我现在打坐,眼睛闭起来躲到如来藏性去,你正是在哪里用,在忙碌,找不到。所以,君子之道费而隐,无所不在,就是你找不到,找到了当下就是道。子思在这个地方特别注明,可见他是悟了道,证了道。道在哪里?夫妇之愚,男女之间,可以与之焉,男女之间的心里行为,各种行为,就是人与人之间,都是道。但是你说这个最普通,世界上有人,有人就有男人有女人,有男人女人就相爱,相爱并没有离开道,可是爱的合不合于道就是个问题了。夫妇之愚可以与之,可是你说就那么容易吗?比如说夫妇之愚到达了人生人,多容易呀,我们都是人生出来的,到现在为止人生人究竟怎么样生的,在医学上还是大问题,还没研究完。所以,现在科学研究不靠人而生人,正在研究中,瓶子里头制造人,准备将来空气里头还可以制造人呢,科学家的幻想。你说幻想会不会变成事实,就不会知道了。即使玻璃瓶子造出人,空气里手一指就造出一个人来,也没有希奇。在中国文化看来,空气里头本来就有人,君子之道费而隐 ,人本来在空气里。拿中国文化解释,不做科学解释很容易,君子之道费而隐,人也本在瓶子里呀。这是文学化,那就不是科学了。但是道理的确是这么一个道理。你要知道,道无所不在,你说到处都在吗?你要明心见性,你要见这个道,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到了他最高深,最奥妙,最真理的处,即使得道的圣人,还不能彻底了解。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中国文化讲圣人,乃之老子,释伽牟尼佛都包括在内了。还有所不知,这两句话就考死了人。据我所知,只有一个人答得最好的,这两句话。明朝末期禅宗的一位大师,密云悟禅师,解答这两句话透彻得很,只有他。所以,后世很多的儒家都认为,唯有研究了佛法,研究通了以后回转来读儒家的书,整个是合然而惯通,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明朝的憨山大师都注有《大学》《中庸》,理由如此。密云悟禅师怎么答的,密云悟也叫天通悟,因为他也在天通寺主持过方丈的,那个时候的方丈都是政府聘请的,悟了道有道的高僧。密云悟大师同六祖的故事几乎是一样,从小没有读过书,很苦,也是砍柴,后来出家了,出家学参禅,大彻大悟,一代禅师影响明朝末期的历史,非常大的一个人物。后来他的归依弟子,跟他学佛的非常多,有学问的很多,有一位大儒家就跑来问他,他悟道了以后什么书,无书不通。他说:“你考功名都考取了,读了一辈子书这个还不懂?”,“文字上我懂。这个道?师傅,我真是不懂”。他讲这句话,震古烁今,古今以来没有:“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圣人若知即是凡夫,凡夫若知即是圣人”。透彻明了。道理我们如果看过《六祖坛经》你就知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还是小悟,破初关而已。真正悟道是后来五祖再叫他三更入室,在讲一次《金刚经》给他听,又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六祖才大彻大悟,他讲了几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本性里具足了天人的法,也具足了地狱恶鬼的法,本身里人可以为圣人,也立刻成魔鬼,也可以立刻入地狱,也可以立刻入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