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家谱知识:家谱的纂修(2)

2009-04-21 18:0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8) 利用御赐诗文及各种契约文书等文献资料 福建莆田《九牧林氏家乘》则载有宋、明两朝五位皇帝赐给族人的八首诗词及唐朝时发给林家的免税役户贴。

(8)利用御赐诗文及各种契约文书等文献资料 福建莆田《九牧林氏家乘》则载有宋、明两朝五位皇帝赐给族人的八首诗词及唐朝时发给林家的免税役户贴。

(9)从正史、方志、文集及其它书籍、资料中抄录资料 一些大家族的家谱收录人物众多,这些人物或在正史中有传,或有文集行世,或在方志有载,另外他们与同时代的族外好友或有彼此酬唱、书函往来。这些酬唱、书函等也许收录于他人的文集之中。以上种种情况都会在修谱、续谱的过程中遇到,因而正史、方志、文集和其它书籍、资料也成为修谱时不可遗房的重要宝库之一。

(10)辑录族人所撰诗文及其它存稿 如贵州黄平县新州镇周家山《周氏族谱》除记载周瑛的传记外,还收了他的诗词、散记和其它文字,并对他的著作《草庭类稿》予以介绍。

(11)辑录与族人有关的其它材料

(12)辑录族人墓表、墓志、墓铭等材料

 

家谱资料的收集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方面是现有家族成员变动情况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已故家族成员资料的收集,这两方面的工作艰苦而细致。只有将重修、续修家谱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做好得扎实、有效,才有可能修成一部资料全面、引证广泛的好的家谱。

2.家谱的纂修

纂修家谱是家族、宗族的一件大事,根据家谱资料记载,纂修家谱须得家族、宗族大部分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重修、续修家谱的时间古无定制,一般是三十年一修的,也有二十年一修甚至十几年一修的,还有由于兵荒、灾疫、迁徙等原因而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未修的。

纂修家谱前,家族、宗族一般都要成立修谱机构,即所谓的家谱编委会或谱局,由族长担任主修。编委会通常由主修、倡修、编修、监修、协修、校阅等组成。编委会的人数多少主要依据家族、宗族的大小而定,由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较大的编委会如《张氏统宗世谱》编委会人数达二百四十八人。

有些家族则延请谱师或当时有名的文人学士来纂修家谱。延请谱师来纂修家谱,诚然能对家谱的体例、格式、文字等有所保证,但由于谱师出于谋利或其它原因,在纂修家谱时常常“捏造谱牒”,“附之贵显”,“其先莫不由王侯将相而来”,使一些家族的家谱严重失实,形成“赝作”。

家谱编委会即谱局成立之后,即进入纂修族谱的实质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二:一为收集资料,一为筹集经费。收集资料一如前述,此不赘言。经费来源一般是来自族产收入,如族田、祭田及春它田地的收入,族内公共财产出租给个人的收入等。除此而外,每个如谱的男丁都必须交纳一定数额的谱银(女子因不上谱,故不必交纳)。经费的第三个来源是族中一些有钱成员的捐助。较大的捐助来自族内有较高经济地位的成员,尤其是那些没有官职或没有通过科举考试的富裕商人,他们为了在家谱中多占些篇幅以光宗耀祖和显及后代,常常用较大的经遇资助修谱来达到目的。

一些家族每次续修族谱筹集到的经费往往不够用,只好修完为止,不能刻版印刷。

一俟经费筹集就绪,编委会就进入谱局动手编修,这在谱学中称为“开局”。首先要拟定修谱凡例,一般是依据旧谱凡例根据时代需要而增加删减。凡例定下来后,要张榜通告族内成员,使他们明确此次修谱的编修宗旨及基本体例。书稿编好后,即请人认真刻写和印刷,临修、校阅负责审核和校对。

一部家谱经过这些程序后才算修竣。装订完毕后,谱局再次张榜通知族内成员,然后择定吉日,锣鼓开道,鞭炮齐鸣,以大轿将修好的新谱迎回祠堂,这在谱学上叫做“出谱”。再择定吉日,举族男丁不论老幼,均沐浴更衣,穿着一新,虔诚地对家谱予以礼拜,这在谱学上称为“拜谱”。拜谱完毕后,族长拿出朱笔开始发谱,一般是每房一部,祠堂留一部。谱领完后,经济条件较好的一些家族、宗族,于当晚举行盛大宴会,所有参加礼拜的人,都可按着尊卑长幼的顺序入座就餐。

综上所述,家谱的纂修是一项庄重、严肃、认真、细致的工作,既要求有全而翔实的资料,又要求有充裕足够的经费,这样才能修出一部比较象样的家谱。“盛世修志”,家谱的纂修和地方志一样,必须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环境中才能进行,兵荒马乱、颠沛流离时奢谈家谱,只能是望梅止渴或水中望月,是极不现实的。

(责任编辑:猪猪)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