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名人 >

汤一介:自由是一种创造力(2)

2010-02-05 09:13
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扬
1957年,汤一介和乐黛云结婚后的第6年,反右运动开始。那是个没有哲学,也没有哲学家的年代。汤一介说,哲学家从事哲学工作要有条件,首先你要能够
 
  1957年,汤一介和乐黛云结婚后的第6年,“反右”运动开始。“那是个没有哲学,也没有哲学家的年代。”汤一介说,“哲学家从事哲学工作要有条件,首先你要能够自由思想,自由创造。不能自由思想,不能自由创造,哲学就变成了死的哲学。自由是一种创造力,没有了自由,你的创造力就没有了。”
 
  “文革”后迎来学术生涯春天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汤一介迎来了自己学术生涯的春天。
 
  1981年春,汤一介在北京大学开选修课“魏晋时期的玄学和佛教、道教”,能容纳200人左右的教室里,经常座位紧张,连换三次教室,最后没有办法,学校不得不发“听课证”以解决学生抢座的问题。
 
  “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东西,当时没有过。那时教条主义的课程受冷淡,而传统哲学的东西只要讲得好一点,符合道理一点,大家很愿意听的。”汤一介回忆道。
 
  他当年的学生、现任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的景海峰,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课堂笔记:“老师得戴着麦克风讲课,有时麦克风坏了,几百人的大课堂鸦雀无声,每个人都似乎竖起耳朵听课。”
 
  讲台下的景海峰“如饥似渴”吸取知识,而讲台上的汤一介,正怀着冲破多年学术教条的决心,就像多年后他自己说的:“失去最有创造力的年华后,就像裹过小脚后再把脚放大一样。”
 
  在讲过两轮课后,汤一介将“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一课写成《郭象与魏晋玄学》,他尝试把哲学的比较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在方法、观念上进行了一系列“突围”。
 
  接着,他又将《早期道教史》一课修改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大胆提出要肯定“宗教”和“非理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这些探讨,均是在此前的道教研究中很少讨论到的。
 
  在心灵滞塞、头脑僵固尚未消除的时候,汤一介首先想到要找寻新方法,提出新见解,走出哲学研究的困境。这种荡涤陈规的突围意识,一直伴随他日后的哲学研究之路。
 
  中国文化书院推动“文化热”
 
  季羡林先生曾说:“对中国文化书院的回忆,我却只有甜蜜,只有兴奋,只令人欢欣鼓舞,只令人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上世纪80年代,拨乱反正,百废待兴,各种新思潮萌动。1984年,以北大哲学系为核心,学界酝酿筹组了民间性的中国文化书院,汤一介任院长。书院宗旨是“继承并阐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周一良等70多位海内外学者被聘为导师,没有学科之间的分际,也无身份和等级差别,思想分外地开放与活跃。
 
  书院举办了四届反响巨大的“文化系列讲习班”,还举办了数万学员参加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蔚为大观。中国文化书院被公认为上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主要推动力量和代表性的一派,对当时的文化启蒙起了比较大的作用。
 
  “当时我比较主张‘兼容并包’,谁都可以讲,我们都欢迎,有很传统的梁漱溟先生,也有冯友兰先生,还有年轻一代的李泽厚,更有激进的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包尊信。梁漱溟被批判以后很多年没有公开演讲,他做的第一次公开演讲就是在我们文化书院做的,我们还留了一个录像,那是很不容易的。”汤一介先生回忆说。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