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名人 >

季羡林:各地域和56个民族文化都是“国学”

2010-02-06 11:11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蔡德贵
国学应该是广义的“大国学”的范畴,不是狭义的国学。既然这样,那么国内的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

蔡德贵:您多次呼吁创立大国学,您在给袁行霈的信中,更为明确地指出:国学,实际上是中华文化的同义词。您也曾应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之邀,为《中国通史》题词:“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您为什么要提倡“大国学”?
 
  季羡林: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歧义很大。按我的观点,国学应该是广义的“大国学”的范畴,不是狭义的国学。既然这样,那么国内的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就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齐鲁文化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齐鲁文化以外,其他地域文化也很重要。过去光讲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中心,我是不同意的,长江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其实都应该包括在国学里边,敦煌学也包括在国学里边。
 
  国学的发展不是封闭的,其发展离不开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输出的,一个是进来的。敦煌学是进来的代表,很多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的文化,都到过敦煌。佛教从国外进来,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敦煌学里边有很多内容是佛教的,也有其他文化的,是古代中国吸收外来文化的最后一站,再往下就没了。吐火罗文的《弥勒会见记》剧本,是不是也算国学?当然算,因为吐火罗文最早是在中国新疆发现的。吐火罗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很多人以为国学就是汉族文化。我说中国文化,中国所有的民族都有一份。中国文化是我们国内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56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而且通过文化交流,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里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
 
  我们现在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很多应该包括的内容还没有挖掘出来。弘扬国学,绝不是复古。任何事情都是要前进的,国学也要前进,里边的精华要保留,也难免有一些糟粕,那就去掉。总之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向后看的目的是为了向前看。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外来的文化不断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这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儒家、道家是传统文化,佛家也是啊,把佛家排除在外,这是不对的。
 
  关于大国学内涵
 
  蔡德贵:几十年来,您的研究涉及到国内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文化。早在1984年,您就应上海戏剧学院的邀请在该院戏剧文学系作学术报告,虽然主题是着重介绍印度的戏剧文化,但在讲到中国的戏剧历史时,您提出特别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戏剧历史的研究。您还曾在多篇文章中指出了繁荣满族学、蒙古学和朝鲜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否结合您的研究谈谈“大国学”的内涵?
 
  季羡林:出版界过去出过的好多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医学史著作,这个“中国”大都是汉族的,满族的东西沾一点边。这是不对的。我说脑袋里想着中国,就必须想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发展都不一样,当然其中的汉族总体发展程度最高,其次就是满族。过去讲五族共和,满族在第二,是对的。满族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但就是不缠脚,很了不起。过去写过不少文章,探讨缠脚的历史,也有歌颂小脚是莲花的,说潘妃“步步升莲花”,小脚不是莲花,小脚怎么能是莲花呢?踩在地上,怎么是莲花?讲潘妃“步步升莲花”,我就不赞成。满族很了不起,什么都学,就是不学缠脚。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