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名人 >

季羡林:各地域和56个民族文化都是“国学”(2)

2010-02-06 11:11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蔡德贵
关于满族学 季羡林:满族学,按理应该说是吾家事,中国国境以外没有聚居的满族。但是,研究满族语言、文学、文化、风俗、习惯等等的学问,在眼前
 
  关于满族学
 
  季羡林:满族学,按理应该说是“吾家事”,中国国境以外没有聚居的满族。但是,研究满族语言、文学、文化、风俗、习惯等等的学问,在眼前的中国和世界,实在是不景气。满族一入主中原就开始汉化。虽然有几个皇帝看到了这个危机,努力加以匡正,但似乎收效甚微。到了近代,清代统治结束,研究满文的学者,更为稀少。西方汉学家中间有旁通满文者,比如德国的W.Fuchs、Haenisch等等。日本过去也有专门研究满文的学者,比如今西龙、今西春秋等等。新中国成立后范老(文澜)曾开办过满文学习班,邀请当时尚健在的满文老专家授课。后来据说由于老专家谢世,从而停办,后遂无问津者。
 
  关于蒙古学
 
  季羡林:蒙古学是世界学说,是世界蒙古学。在汉满蒙回藏里边,蒙古学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显学。各国几乎都有蒙古学专家,到现在也是世界显学。原因也很简单,蒙古当时统治了半个世界。蒙古征服的地方很多,涉及的语言也很多。研究蒙古学的队伍,国内好像还没有,尤其是有成绩的,在世界上占有地位的,还没有。蒙古民族曾创建过历史上最辽阔的横亘亚欧两大洲的大帝国,成为历史上的奇迹。到了近代,蒙古学从欧洲兴起。这门学问研究难度极大,它牵涉到众多的民族和语言,一时成了显学,欧洲出了一些著名的蒙古学家。清朝末年,此风传至中国,以洪钧《元史译文证补》为首的许多汉文著作出现了。后来陈寅恪先生也在这方面写过一些论文。一直到今天,研究蒙古史者,尚不乏人。我们虽然有掌握汉文资料近水楼台之优势,但通晓与蒙古史有关的众多的语言文字,则远逊西方学者。不用说超过西方学者,就是想同他们比肩,也尚有待于我国学者极大的努力。
 
  关于朝鲜学
 
  季羡林:至于朝鲜学,做好这一件工作,并不容易,应该广泛探讨与朝鲜文有关的古今语言文字,仔细对比,认真加以科学的分析,然后提出初步的大胆的假设,在这个基础上,再继续探讨,最后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中国的朝鲜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具有向心力。在历史上,朝鲜半岛也出现过分分合合的局面,朝鲜族在文化交流方面也作出过贡献,唐代有很多高丽僧赴印度留学。他们一方面吸收中国佛学,另一方面又把佛教传入日本,后来他们又传入了宋明理学,并加以发扬光大。
 
  蔡德贵:您曾为张至善、张铁伟翻译的阿里·阿克巴尔的《中国纪行》写序,肯定“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穆斯林的作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季羡林:我的朋友白寿彝,本人是回族。白寿彝当时雄心勃勃,有个计划,搞一个千万字的《中国通史》。“回”泛指的就是穆斯林啦,信仰伊斯兰教的。它包括国内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阿拉伯国家对世界的文化交流啊,有很大的贡献。比如这个糖。糖,英文不是sugar吗,都是从梵文来的。世界的糖史,就是糖的历史,有两本,一本是德国人写的,我借过;一本是用英文写的。德文写的那本啊,材料多,比较严谨。英文写的那本,很潦草,反正关于中国的那一部分,几乎全是错。杜环的《经行纪》,我用过。那时候唐朝周围的少数民族啊,文化几乎没有,尚武,打仗行。唐朝时代的呢,就是打仗打不过他们。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