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只上了几天私塾,但在我的心目中,父亲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记得我在刚刚懂事的时候,看到父亲晚上总是捧着一本比砖还要厚的书,借着煤油灯微弱的灯光痴迷地看。白天在地里干了一天的活,不管是多么疲劳,晚上看书这个习惯他从来都没有间断过。 每年一进入腊月,我们家乡的那个地方就开始过冬了,这个季节是我们家里最热闹,也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每天我们家的晚饭还没有吃完,家中就开始陆续来人了。早来的不用自己拿凳子,上了年岁的老头、老太太连鞋都不用脱,用手在鞋底子上抹擦两下,就直接上炕了。后边来的自己拿个小凳子。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我家的屋子里面就挤满了人。 父亲吃完饭,喝过一瓷缸茶水后,不慌不忙地打开他专门放书的箱子,拿出那本厚厚的书,翻看十几页后将书合上,就开始连续几个小时的说书。那时我还小,不知道父亲说的书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书里有什么好东西,每天晚上都吸引那么多的人来我们家听父亲说书。有时我出于好奇也听上几句,什么刘备、张飞、赵云什么的,长大后才知道,父亲说的那本书叫《三国演义》。 从我上小学的那天起,父亲就不再说书了。他对我们说:“娃都上学了,再说书会影响娃们学习了。”那时候广播里开始播刘兰芳说的评书杨家将,它给我们村子里爱听书的人减少了很多的寂寞。 我们家有四个孩子,我是老大,妹妹是最小的。 我们兄妹四个依次相差两岁。在我上初中时,最小的妹妹也上了小学。我们在一起写作业时,父亲就捧着那本书看。我的作业最多,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写完,父亲也一直陪着我写完作业才合上书。我从小学到高中,父亲的那本边已经磨得发白了的《三国演义》,也不知看了有多少遍了,但父亲每一次看时都是那么认真。 记得我在县城上高三的那年寒假,我从同学处借来一本《红楼梦》让父亲看,父亲将《红楼梦》拿在手里,小心翼翼地翻了几页说:“我看《三国演义》入迷了,看过一遍后还想看,越看越想看,别的书我就看不进去了,这就叫百看不厌吧。” 我对父亲只对一本书感兴趣,也产生过疑问。但又一想,民间不是有一种叫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的说法吗?可能是父亲偏偏对《三国演义》这本书人迷了吧。 父亲是个有什么苦都咽在肚子里,有一点喜庆的事却写在脸上的那种人。 在我小妹妹上大学的那年秋天,尽管小妹妹的学费一半是借来的,父亲还是高兴地将家里养的三百多斤的大肥猪给杀了,全村的人都来我家吃肉。那天父采高兴得像个孩子。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喝那么多的酒,喝醉了酒的父亲一个劲儿笑,那笑声是从心里发出来的。 父亲到了晚年,最爱听的一句话就是:你家出了四个大学生。 在去年的冬天,我突然接到小妹妹打来的电话说:“父亲这次病得不轻,恐怕不行了。”我接到小妹妹的电话后,开了夜的车赶到医院时,父亲躺在病床上,脸色像纸一样苍白,胳膊上打着点滴,鼻子里插着氧气管,眼睛紧紧地闭着。看到父亲这个样子,我的眼前浮规出我很小的时候所看到的情景:父系捧着一本书,坐在煤油灯下,灯里边的油干了,火苗一跳跳坚持着燃烧到最后终于熄灭,他才无奈地合上书。 父亲就像已经熬干了油的灯,留在世上的时间不会太长了。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止不住地落下来。 父亲慢慢地睁开了眼睛,他看到我站在床边,眼睛一亮,他张了几下嘴,想说什么,但没有发出声音。我俯下身子将耳朱贴在父亲的嘴边,父亲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但他仍然断断续续地说:“狗,狗娃子,我没有给……你们留下值钱的东西,只给你,你们留下本书。你……是他们的大哥,那本《三国演义》留给你……” 我看着父亲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是非常地吃力,我贴着父亲的耳朵说:“您累了,休息一会儿再说。”在凌晨一点钟时父亲突然醒来,他睁开眼睛见我守在他的身边,眼睛里放出亮光,父亲示意他要坐起来,我慌忙扶起父亲并在他的后背垫上一个枕头,我看到父亲的精神头比白天好多了,脸色也出现了微微的红色。父亲的病,没有小妹妹在电话中说的那么严重。 我哪里知道,这是父亲的回光返照。 父亲用他那布满老茧的手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说:“你那年给我借的那本《红楼梦》,我不是不爱看,而是我不认识字。《三国演义》这本书还是在我14岁的那年,我在一个煤矿当矿工,有一个说书的,他连续在那个矿里说了一个多月,我对照他说的故事,用了一年的时间将一本《三国演义》给顺了下来。这本书里有一大半的字我都不认识,我上私塾一共不到半年的时间,能识几个字呀?” 我用疑惑不解的眼神看着父亲,父亲也看出了我眼神中的疑惑。 父亲休息一会儿说,我爷爷就是死在不认识字上—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父亲讲到爷爷死的事情: 那年爷爷给保长家扛了一年的活,在年初时就讲好了,年底给十块大洋。到年底时我们这二带发生了几起杀人、抢劫大案,上边下了严令,要警署限期破案。那个保长听到这个消息后给警察署长写了个纸条。让爷爷给警察署长送去。保长对爷爷说,送完这个纸条后就发工钱。我爷爷离高兴兴地去了县里的警察暑。警察暑长看过纸条后脸色立刻就变了,当爷爷转身要走时,警察署长大叫:“抓住这个送上门的强盗!一下子上来五六个警察将爷爷按倒在地上。在奶奶领着父亲去死牢里看爷爷时,他已被打得遍体鳞伤,说话已经非常吃力了,他说完最后一句话:“儿子,你一定要上学识字呀!”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当时已经是孤儿母的父亲和奶奶,知道继续上学是不可能的了,那时父亲就想,一定要让儿女上学识字,不能像他一样…… 父亲的声音慢慢变小了,小得我再也听不到了。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就在我要返回省城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拿出父亲不知看过多少遍的《三国演义》,她还没有说话就已经泪流满面了。我看着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父亲为了儿女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编者:和无知站在一起的是屈辱和不幸,和知识站在一起的是对命运的抗争。父亲虽然不认识字,却明晓很多道理。父亲用遗憾写成的生命之书需要儿子用知识的密码解开。 (责任编辑:诗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