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元曲在海外:清芬播远,逞旖旎名著流传(四)(2)

2009-04-19 10:0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王丽娜
《西厢记》的故事虽说源于中国,但在越南却引起了极大反响。它多少也反映出了越南阮朝(公元 1802 — 1945 )统治下的现实,反映出当时越南人民期望摆

《西厢记》的故事虽说源于中国,但在越南却引起了极大反响。它多少也反映出了越南阮朝(公元18021945)统治下的现实,反映出当时越南人民期望摆脱封建纲常束缚的强烈愿望及现实状况。红娘成了人们喜爱的人物。由于她的出现,下流社会中的小童、侍女成了作家们笔下的描写对象,她成了这一时期越南字喃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西厢记》也和越南名著《金云翘传》一样,为唤起越南人民争取生存权利、争取幸福生活斗争而大声疾呼,为推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进步文学运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字喃《西厢记》的作用如此之大,那原著的影响在越南也就显而易见了。1984 年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工具书《越南文学辞典》 列了两个条目——《西厢记》和《西厢》,分别加以介绍和评价。30年代越南剧作家武亭龙还改编《西厢新编》在越南演出,深受欢迎。

越南《文学辞典》是介绍世界著名文学作品及文学作家的大型工具书,是 1984年越南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颇具影响和参考价值的图书。我国著名戏剧家关汉卿及其名著《窦娥冤》在此辞典中也分别列了词条。关于关汉卿的词条介绍说:“关汉卿是中国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大都人。直到现在人们还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汉卿是他的笔名,或许是当时人们赠与他的别号。他一生共写了65个剧本,流传至今的只有15个。《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都是人民欢迎的传统剧目。他的题材多是选自城市贫民阶层,他的文风朴实自然,爱憎分明。他是深受人民欢迎的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于1958 年开会纪念。”《文学辞典》在详细地介绍了《窦娥冤》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以后评论说:“《窦娥冤》揭露了元朝政治制度的黑暗,控诉了残酷践踏公理、无情宰割人民的统治阶级,赞扬了窦娥为捍卫自己清白的人格而奋起反抗的高尚品质和勇敢精神。作者坚信劳动人民必胜的公理。”

九、《赵氏孤儿》对欧洲戏剧的影响

《赵氏孤儿》一剧迄今在欧洲已有7种主要译本和5种改本。第一个法译本由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约瑟夫·普雷马雷(JHMPrèmare16671735,汉名马若瑟)译出,题名《赵氏孤儿:中国悲剧》。马若瑟在翻译剧本时,曾与杜哈德一起对中国戏剧作过一番研究,他的译文虽然以宾白部分为主,由于译笔流畅,原故事情节动人,故仍然引起欧洲读者极大的兴趣。18世纪后半叶在欧洲先后出现的《赵氏孤儿》的5种改编本,都是以马若瑟的译本为主要参考的。马若瑟这一泽本收入法国著名圣职者耶稣会士杜哈德(Du Halde 16741743)编著的《中国通志》一书,1735 年在巴黎出版,1755年,又由巴黎阿帕京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中国通志》有英文转译本(1736年刊行)、德文转译本(17481756年刊行)、俄文转译本(1774 年刊行)。如此,《赵氏孤儿》自然就多了英、德、俄三种新译本。1762 年,英国汉学家德罗莫尔主教托马斯·帕西(TPercy)又翻译了《赵氏孤儿》新 的英译本,收入其编著的《中国诗文杂著》一书。1834 年巴黎出版了由法国著名汉学家斯坦尼斯拉斯·朱利安(SJulien)翻译的新的法译本《赵氏孤儿》,此译本在欧洲颇负盛名,被中外学者推崇为第一流译作。20世纪以来,《赵氏孤儿》在欧洲的编演热潮虽然已经过去了,但这个剧本的新译本以及评论著作仍不断出版。1973年伦敦出版了艾伦(WongAlanL)翻译的《赵氏孤儿:五幕戏剧》。由此可见《赵氏孤儿》在西方的读者中是长盛不衰的。《赵氏孤儿》的第一个改编本题名《中国孤儿:历史悲剧》,改编者为威廉·哈奇特(WHatchett)1741 年于伦敦出版。哈奇特是为适应当时英国复杂的政治斗争情况而将改编本献给阿盖尔公爵的。法国大文豪伏尔泰(Voltaire16941770)的改编本《中国孤儿》,1755 年写成,并于同年8月在巴黎国家剧院上演,由天才演员亨利·路易·勒凯恩担任剧中主角成吉思汗王。伏尔泰这一改编本主要反映他推崇道德教化的哲学观点,剧中表现中国人民的文化和道德观念能够战胜野蛮残暴的鞑靼统治者。英国戏剧家阿瑟·莫夫改编的《中国孤儿》着重原故事的复仇的内容,1759421日在德鲁里·莱恩剧院上演,英国著名演员加里克扮演剧中主角盛缔。如果说伏尔泰的改编本是以原剧前三折的内容为基础,那么,莫夫改编本则以原剧后二折的内容为基础。另外,意大利戏剧家皮埃特罗·安东尼奥·麦塔斯塔西奥(Metastasio 16981782)改写的歌剧《赵氏孤儿》,题名《中国英雄》,出版于1748年。剧情是在原作基础上加以简化,歌词优雅,诗意浓郁,曾给伏尔泰以一定的影响。德国伟大诗人和戏剧家、思想家歌德(Goethe17491832)的剧本《埃尔彭诺》,今只残存一部分。德国著名学者贝德曼、雷施恩德和卫礼贤将此残存部分与《赵氏孤儿》加以比较,认为二者的故事非 常相似,《埃尔彭诺》无疑是受了《赵氏孤儿》的影响。这样,《赵氏 孤儿》在 1819 世纪的欧洲实际就有了5种改编本。这些改编本都被赋予欧洲时代的新意,并使之适合欧洲人的欣赏习惯,故而在欧洲影响巨大。非常有趣的是,1990年伏尔泰的改编本《中国孤儿》由孟华博士译为中文,在天津舞台上与京剧《赵氏孤儿》同台演出。这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不能不说是一桩盛事。

(责任编辑:猪猪)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