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十七世纪的欧洲盛行汉风:布尼茨从《易经》悟出二进制

2009-04-22 13:5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除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之外,德国的莱布尼茨也是渴慕中国文化的众多欧洲学者之一。欧洲这些哲学家、或者一般的学者对中国感兴趣,当时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我准备在自己的办公室门上挂个牌子,写上‘中国事务处’几个字。凡是涉及到有关中国的问题,均可先寄给我,再由我转给在中国的耶稣会士。”

1697年12月14日,德国数学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莱布尼茨在给柏林选帝侯夫人索菲-夏洛蒂的一封信中这样半开玩笑地写道。从上述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对当时欧洲盛行的汉风,或中国热,略见一斑。

而其中谈到的耶稣会士则在以东学西渐为主的这次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他们的大量报道、论着和通信,中国这一遥远文明古国的历史哲学、文化艺术以及伦理道德,尤其是清代康熙盛世的清明政治,令饱经教派纷争以及战乱之苦的欧洲人惊羡不已,继而转为竞相效仿。

欧洲1680年至1780年期间,通常被称为启蒙时代,当时欧洲虽已结束了黑暗、蒙昧的中世纪,但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更加剧了教派间的激烈争斗,三十年战争使得欧洲的思想家追求一种基于理性的、人道的以及无偏见的认识。他们为了揭露欧洲文化中的偏见和劣性,便借用外部文化来鉴别审视自我,支持其对欧洲文化的批判。

除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之外,德国的莱布尼茨也是渴慕中国文化的众多欧洲学者之一。欧洲这些哲学家、或者一般的学者对中国感兴趣,当时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根据那时耶稣会士对中国的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但非常和平的国家。莱布尼茨认为,一个历史悠久又如此和平的国家,一定保存了很多在欧洲已经失去的东西。在技术方面,莱布尼茨一直认为,欧洲人擅长抽象思维,而中国人在实用技术上应该比欧洲人强,所以他希望中国人能够把他们的经验技术介绍到欧洲来。”

这一时期,欧洲已出版了多部大部分由耶稣会士撰写的介绍中国的著作,例如意大利人利马窦的“中国札记”(1615年),同样来自意大利的卫匡国关于满清人占领中国的“鞑靼战纪”(1654年),号称“17世纪中国百科全书”、德国人基尔歇所著的“中国图志”,以及法国人白晋颂扬中国皇帝的“康熙大帝传”等。尽管如此,有关中国的报道和介绍从整体上来讲缺乏系统性,显得有些拼凑和零散,而且不免太过理想化。

然而,莱布尼茨正是通过这些不完全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以及同前往中国的欧洲传教士的交往,产生了对中国古老文化的仰慕之情。

具体为莱布尼茨提供关于中国文化情况的除闵明我之外就是研究《易经》的法国传教士和数学家白晋了。1697年,白晋受清朝皇帝康熙的委托回到欧洲,招募传教士和科学家。而正好这一年,莱布尼茨发表了他的《中国近事》一书。白晋在巴黎看到此书后给莱布尼兹写信,对这本书表示赞扬,这样两人就建立起一种通信关系。白晋在北京,莱布尼茨在汉诺威或柏林。这种通信关系成为莱布尼茨了解中国的主要渠道。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与长居中国的传教士白晋的书信往来,后来造就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一桩颇具传奇色彩的轶事。这就是莱布尼茨发明的、如今应用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二进制与中国《易经》太极八卦排列的惊人相似之处。

莱布尼茨最早提到二进制是1679年。1701年,当时已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的莱布尼茨则首次将《论二进制》的论文作为研究成果提交给了法国科学院,以期发表,但没有引起注意,被搁置一边。

同年2月,他在给北京的白晋写信时,谈到了二进制的问题。而白晋在当年11月4日收到这封信的当天,便马上复信,认为莱布尼茨的二进制恰好与太极八卦相符,也就是把阳爻变成一,把阴爻变成零。此外,他还在信中附寄了八卦图。直到1703年4月,莱布尼茨才收到这封给他帮了大忙的信。他这次为加进了八卦图的论文起名为《二进制算术的解说》,并定副标题为“它只用0和1”,并论述其用途以及伏羲氏所使用的古代中国数字的意义。

法国科学院收到这份论文后,马上发表在了《皇家科学院纪录》上,而从此以后,莱布尼茨(左图)再也不说是他自己发明了二进制,而只是讲重新发现了中国人原来的学问。

莱布尼茨博学多才,其研究和发明成果带来的影响波及逻辑学、数学、力学、地质学、法学、历史学、语言学以至神学等广泛领域。但在面对一个陌生文化的时候,他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博大开放、谦虚好学的胸怀。

莱布尼茨第一次提到中国是在1666年,当时年仅20岁,最后一次则是1715年10月,即逝世前一年。在其大半生、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莱布尼茨对中国表现出了一个百科全书派学者的极大求知热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便是1689年莱布尼茨与闵明我在罗马的会面。

莱布尼兹向从中国回来的意大利传教士闵明我提出了30个非常具体的有关中国的问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涉及数学、物理、地理、农业、园林、航海、语言、政治和工艺等众多方面,尤其是养蚕,造纸、烟花制作、烧制陶瓷等日常应用科技。

(责任编辑:猪猪)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