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蒙曼的人都知道,蒙曼性格爽朗而天真,很少会受制于种种俗物——她对历史,与其说是研究,不如说是一次深情的约会。正因为如此,上大学后,她饶有兴趣地读起了《资治通鉴》。一个偶然的机会,历史系李鸿宾老师发现蒙曼在读《资治通鉴》,于是很亲切地问她,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蒙曼依旧天真地告诉老师,没有原因,就是想看一看。“李老师一下子比我还要热情,告诉我说一定要好好看。”老师的称赞让蒙曼感到了动力,她在阅读中不断思考,并与老师就很多问题进行交流。
千古文章两司马,先后接触《史记》和《资治通鉴》,蒙曼就这样与历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历史中,她找到了自己的女权意识和独立性格。
蒙曼生活的年代里,有一种普遍的观点:男孩比女孩强,尤其是到了初中、高中阶段,男生的理性思维要强于女孩。蒙曼对此不以为然,心中很不服气。于是她就到历史中去寻找女性的典范:王昭君、上官婉儿、梁红玉……这其中,就包括了武则天,这个成为她“榜样”的中国女皇帝。
第一次接触武则天,是在一本讲唐史故事的书里。那本书从唐诗的角度讲唐史,介绍唐诗中的历史事件。“我不记得当时书里是怎么评价她的了,但从我的角度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因为她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这个“榜样”让蒙曼相信,女孩可以比男孩做得好。然而现实中那样的观点还在打击着她。初中时的蒙曼成绩很好,中考的时候她是应届生中的第一名。上世纪八十年代,女孩上中专很流行,因为可以很早就挣钱,并且最后嫁得好就可以一生无忧。但蒙曼还是填报了一所高中。负责管理志愿的老师后来就拿着蒙曼的志愿单到她家中问她的父母,是不是孩子填错了。“我父母说没有错啊,就是高中啊。”蒙曼提高了语调,“我的老师就说为什么不填中专,女孩上高中前途未卜。但是凭什么全社会就认为女孩比男孩差?我自己不能接受这个观点。”
至于武则天这个榜样,蒙曼说自己并没有想向她那样。“我自己是个懒人,我不认为我是具有特别明显的成功性格的人,但我的想法是,我不应该输给任何人。即使不比任何人都强,但至少不会比任何人差。”蒙曼又笑了,但这一次笑得更坚强。
每一个人的生命方向都应该是向上的,不管男女,不论贫富。武则天走过千古的长河,来到蒙曼身边,激励这位向上发展的女学者。
3
让更多的人与历史结缘
中国国家图书馆,一个装载了中国几千年文明和万千气象的殿堂,多少文人墨客的精神花朵在这里光荣绽放。时间太长了,长到人们几乎忘记,那掩藏在文字里的乱世红颜。在图书馆一层北区的一个书架上,一本已经不能算新的《蒙曼说唐:乱世红颜》和其它书籍一起并肩站立。没有人知道在自己之前有什么人在什么心情下读了同样的一本书;也没有人知道,这些人读过之后会有什么体悟;更没有人知道,还会有谁拿起这本书,继续读下去。
在《百家讲坛》,蒙曼已经讲了三个人:武则天、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观众们从这位女学者的讲述中重新了解了那一段古老的故事。这是令蒙曼最满意的:更多的人知道了历史的可爱与鲜活。
蒙曼的讲述让人觉得很有新意,这种“新”,不在于类似考古的新发现,而在于她以一个女性视角,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新的尝试。“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只是局部和细节上的挖掘和变通而已。在这个意义上说,我在《百家讲坛》上讲述的武则天,只是我所理解和认识的武则天。” 这些很具有蒙曼特色的观点在某网站的贴吧里赢得一阵“掌声”。有网友写到,蒙曼“思路十分清晰,对事物的剖析丝丝入理,……张弛有度,既能道出我心中能见能想之处,又能更深一步,探幽入微,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其犀利深刻让人好生敬佩,更兼语言幽默风趣,妙趣横生,既有名言警句发人深省,又有风趣点评让人忍俊不禁”。
终于,蒙曼走上了《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