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当“非遗”遇见世博

2010-06-29 11:16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周楠
只要留心一下,世博园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不少。利用世博契机,非遗的创意生存之路是否可以走得更顺,可以更完美地融入大众生活?
当“非遗”遇见世博
只要留心一下,世博园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不少:陕西馆内,剪纸艺人李福爱灵巧的双手左右转动,银剪上下翻飞,红色的纸屑悠悠地飘落,不到5分钟,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剪纸便出现了;宝钢大舞台上,4米高木制提花织机旁,两位技师指间丝丝延展的织物灿若云霞,一天不过能织五六厘米,这是“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浙江周活动中,萧山手绣花边技艺传承人将手绣花边的理、拼、镶、吊等多道工序,锤炼得近乎完美……
 
不光是展示,世博特许商品中,皮影人物个个有了名字,“跃”上了老百姓的扑克牌;剪纸不但有了海宝的模样,还变身金色书签……它们都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而来的创意产品。利用世博契机,非遗的创意生存之路是否可以走得更顺,可以更完美地融入大众生活?
 
香云纱和蓝印花布的标准之困
 
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产品都有“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积淀,其“独特性”与各种通用标准的“通用性”之间,往往存在天然沟壑。“非遗”产品要真正立足于现代市场,终须越过标准关,接受现代社会的成人礼,只是我们能否给它一个培育性和引导性的空间?
 
在上海世博特许产品序列中,“非遗”香云纱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元素”的时尚用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香云纱的制作,可说是世界上最古老复杂的丝绸染整技艺。”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欧阳小战介绍:先由上等的蚕丝织成胚布,再用广东的天然中药“署莨”汁液作为染料,对织物做染色处理,而后用当地的河泥对丝绸面料进行单面涂抹,之后再洗去晾干。每匹上乘的面料,还需窖藏酵色数月至数年。
 
说起香云纱的世博之路,与深圳方面共同开发香云纱系列世博产品的上海甲秀公司董事长张建君说,香云纱用植物和矿物纯天然染色,具有低碳、环保特色,然而,其传统制造工艺与有关服装标准产生了冲突。“标准”问题不解决,香云纱服饰可能从生产之初就涉嫌违规。通过欧阳小战、张建君和深圳市“非遗”办公室共同努力,最终香云纱因其“非遗”工艺拥有国家原产地保护标志,有理由依据丝绸类标准生产,体现中国传统丝绸工艺的香云纱服饰才得以走进世博会。
 
蓝印花布系列世博特许商品,所遇到的“标准”问题,恐怕更为典型。生产中,先是PH值检测不过关,其次,蓝印花布所用染料虽然天然环保,可是色牢度达不到国家标准。此外,生产厂家没法提供ISO国际认证,因为在很多“非遗”传统工艺中,手工揉等都是重要的环节,很难用国际标准界定。世博园区试运行首日,蓝印花布样品又被退了回来。“因为世博会徽须 ‘完整使用’,蓝印花布上染出的世博会徽,却因传统的工艺特点出现了11处模板断纹。”经过一次次实验,最终一种实验性“单模板二次刮浆”蓝印花布加工工艺,得到了完善和确认,完整的世博会徽出现在蓝印花布上。
 
“没有自己的标准,‘非遗’产品无法与现代工业中的产品质量监控环节对接,难以大规模进入市场。”张建君介绍,在公司开发的6种“非遗”系列成为世博特许商品的过程中,经过各方磨合,最终确立了与这些特许商品相关的多个企业产品标准,这些非遗产品因此成功走进世博。
 
云锦的工艺突破
 
“非遗”多数具有农业社会的生产力背景,基本存留在手工艺品或手工业品的阶段,对于现代产品诉求难以满足,但这也恰恰是“非遗”可以自我提升的一个路径,传统本身也是可以发展的。
 
“中国馆”云锦画很美。织造尺幅为363毫米×273毫米,底色为黄,中间红色的中国馆在阳光下泛出金色,下方象征富贵的牡丹有着翠绿的叶。生产方南京天宫云锦织造厂厂长王六林介绍,中国馆映出的金光用了“98金”制成的金线,牡丹叶之绿用了孔雀羽,“‘妆金、妆彩、妆孔雀羽’正是云锦的‘灵魂’,为了这个作品,我们改了3稿,改进了云锦工艺。”
 
自元代就是皇家贡品的云锦,擅长团龙祥凤等以自由纹为主的图案织造,改织以直线斜线为主的中国馆图案,还要织出 “中国世博”、“EXPO2010”等字样,一度让平常巧手的织工们犯了难,“对于线条和光影、对于标准字体和标准色,织工们几乎没有多少概念。”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