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智慧 > 道家智慧 >

《庄子·逍遥游》智慧:“境界差异”论

2009-10-17 10:35
来源:国学论坛 作者:本無名
庄子以蝉鸠讥笑大鹏来暗指这一类人讥笑修行修道的无用,在蝉和鸠眼里,这种所谓的“逍遥游”没什么意思,兴师动众大动干戈的,不如“我”这样轻松自在。

惆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桥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冶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胡蝉和楚鸠讥笑大鹏说:“我轻易地从地上飞起,疾速地抵达榆树和檀树,一个时辰不到,那就落在地上罢了,为什么偏要飞向九万里的高空又往南极大海飞去呢?”到十里近郊去的,只带三餐粮食而当天返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远的地方去,要用一夜的时间准备粮米;到千里路远的地方去,就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个虫鸟又哪里知道这个道理呢?

这段话,庄子以蝉鸠讥笑大鹏来暗指这一类人讥笑修行修道的无用,在蝉和鸠眼里,这种所谓的“逍遥游”没什么意思,兴师动众大动干戈的,不如“我”这样轻松自在。

庄子智慧

这一段分两层。上一句通过惆与学鸠的笑言,揭示惆和学鸠这一类人的无知与渺小。而下一句则是反驳惆与鸠而另举的一个例子。其实生活中惆和鸠这类人比比皆是,总认为自己学问大,本领大,似乎天下人不如已,但真正有学问,有本领的人越是觉得自己的渺小。有句话“学医三年,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谓天下无方可用”,所以人要学会谦虚。老子曰“知者弗言,言者弗之”,智者不夸夸其谈,夸夸其谈的人不智。还说“吹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就是说自我吹嘘的人不会有所成就;自以为是的人不会得到赞誉;自我显露的人,反而不能自明;自我夸耀的人,事业不会有成就;自以为贤能的人,不能充任首领。正是这样的千古祖训及文化认知,使得中国人比起西方人而言,显得更含蓄、阴柔而温婉。这从中国古人以月亮记年谓之“阴历”,而西方人以太阳记年谓之“阳历”的差异中也可突显。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知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这段话和《庄子》中记载的另两个寓言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称之为“望洋兴叹”,一个称之为“坎井之蛙”。“望洋兴叹”讲述了河神河伯在秋天百川灌河的时候欣然自得,自以为天下之盛美都聚集在自己身上。于是顺水向东而行,到了北海,面朝东面瞭望,看不见水的边际,这才改变了他洋洋自得的神情。 “坎井之蛙”的故事,人人皆知,不再重复。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